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1656年12月18日,晴。
即便是处在地中海沿岸,正步入小冰河时期最寒冷年份的热那亚共和国的天空也飘起了细碎的雪花,不过这却阻挡不了众人的兴致,就在热那亚狭窄逼仄的码头上,数艘从葡萄牙租来的商船已经整装待发,就等此时正在岸上与亲人依依惜别的雇主们上船后便拔锚了。
雇佣他们自然是热那亚人,准确地说是以多利亚家族为代表的热那亚富豪阶层。这些人或是两年多前家里有人加入过新华夏考察团,或是从别人转述的话语里面得到了一些关于新华夏岛的信息,因此在反复酝酿、商讨了一年半到两年时间之后,这些意大利佬们终于达成了一致,决定抱团组建一家名为“热那亚非洲公司”的企业(注册资本金为二千万银行里拉),对华夏东岸共和国的新华夏岛殖民地进行投资,公司主营业务为伐木、甘蔗种植、烟草种植、胡椒种植、剑麻种植等种植园业务,此外还拥有代销新华夏优质皮革、热带干果、香精、蔗糖等一切特产的资质,当然范围仅限于意大利和大西班牙市场了。
热那亚非洲公司是继草原铁路公司、森林开发公司之后,该国第三家合股投资东岸及其海外殖民地的企业——得亏当年很多热那亚商业家族投资的罗洽纺织厂、干酪作坊、黄油作坊等企业获得了良好的投资回报,现在国内资本越来越过剩的热那亚人更加青睐东岸这么一个崭新的市场,因此前后十多年间几乎有数千万银行里拉(主要是物资和人力折算)的资金砸进了东岸市场。至于说这些投资值不值,那就见仁见智了,从商人们前赴后继的态度看来,至少比投资摩洛哥、阿尔及尔甚至西班牙美洲殖民地要划算多了。
按照与东岸政府的约定。热那亚非洲公司两千万里拉的资金将大部分用于在欧洲招募人手、雇佣船只、采购工具与食品,剩下的不足部分可到东岸本土或新华夏殖民地自行采购。此时正在热那亚码头上吵吵嚷嚷的这六艘船就是了,其中四艘装满了移民和牲畜,男女老少共计约1200余人,另外两艘船则装满了工具和少量食品。
而之所以这几艘船才只装了一点点的食物,一点不像要长途远航的样子。主要还是因为这次他们走的路线不太一样,即这六艘由热那亚人雇佣的船只此番并不会沿着非洲西海岸南下然后越过好望角进入新华夏——他们的路线很简单,乘船经地中海抵达奥斯曼帝国北非重镇亚历山大港,然后上岸走陆路到另一侧红海之滨的苏伊士港,最后再想办法搭乘船只抵达新华夏。
毫无疑问,这条航线比起走非洲近海的传统航线来说要近得多(几乎近了一半航程),移民和牲畜的死亡率也将大大降低,但相应的,这条几乎纵贯整个埃及的交通路线也不是什么人都能走的。毕竟这里可是穆斯林的地盘,要不然当年葡萄牙也不会想着沿非洲海岸南下寻找前往远东的新航路了。
不过或许别的基督徒不太容易通过这里,但对热那亚人和东岸人来说,这里却并不存在什么障碍。华夏东岸共和国与奥斯曼帝国的关系就不用说了,那是很多年积累下来的传统友谊,已经到了互派大使的程度,由东岸出面协调一些利害关系从而允许这些基督徒移民与物资过境奥斯曼帝国前往非洲,并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
更何况热那亚共和国本身与奥斯曼的关系也不差。就在穆拉德四世苏丹在位的时候,奥斯曼与热那亚还互相派个使团进行外交活动呢。只要给一些好处和过境费,奥斯曼人并不介意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北非地盘。
于是乎,就这样双管齐下之后,无论是奥斯曼中央政府还是埃及帕夏、抑或是实际控制埃及地方的湖水马穆鲁克(常年与东岸进行奴隶贸易),都同意了这些来自意大利的移民在亚历山大靠港后经陆路前往苏伊士港的请求。
九点整的时候,最后一批意大利佬也上了船。葡萄牙籍船长下令拔锚,离开了热那亚码头——最近北非的穆斯林海盗惨遭英国海军打击,损失惨重,这六艘船只应当会很安全。在这一点上,英国人总算做了件好事!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