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李想此时犹如战场雄狮,所到之处皆是血泥一片。
气势这种东西说起来虚无缥缈,可是它一旦让你有了感觉,那就是对手的不幸了。鞑子犹如强弩之末,此刻真是无力迎敌了。再次杀穿敌阵的汉军,看着身后喘息不定的鞑子们,纵声长啸。
李想刀指敌军喝到:“起来再战!”
全军怒吼:“再战!再战!再战!”
鞑子刚鼓起奋勇,勉强结了阵等着对冲,却忘了自己已经调转了方向,李想哈哈一笑喊道:“曹尔玉!此时不来更待何时!”
鞑子身后一支马队冲来,枪声中将鞑子最后的斗志打垮,逶迤败退。
追杀了一阵的曹尔玉终于见到了大口喝水的李四维:“如何?”
李想咽下最后一口水说道:“稳了。老陆已经追了下去,相距时间不超过两个时辰,全军补充弹药后,追上去开个大!”
曹尔玉眼望沈阳方向,喃喃自语:“爹啊,撑住了!”
沈阳城的曹锡远此刻看着远来的鞑子,先是愁眉不语,继而哈哈大笑,对手下诸将说道:“果然是败军前来,还只来了一半,剩下的估计在拦着李郡守。”
诸位武将细细一看,果然是人人带伤,蓬头垢面,勉强跑到城墙下,立都立不稳。
曹锡远喝了一声:“此时不痛打落水狗,还待何时?”
点其残剩人马,放下吊桥冲了过去,果然无有还手之力,痛杀了一阵就回城,拉起吊桥等他攻城。
鞑靼兵马早就进了城,此时也帮着修补工事,打磨箭矢。
鞑子汗王终于兵临城下,看看残而不破的沈阳城,蔚然叹息:“可惜了叛将的一番心思,听说他的家人全被杀了?要厚待此人,我有心再立个汉军旗,专门优抚这些南来投奔的汉人。要破汉家江山,没汉人帮忙可是不能的。”
诸将喊声嗻。
此时他还不知道,陆竹山离他也就半天的路程,虽说他儿子也跟了过来,可李想也在身后。
这道立汉军旗的皇命,也成了他的遗诏。
一天之后,李想立在炮队之前,指着不远处正黄旗的所在说道:“看见那屎黄的旗子了吗?鞑子皇帝就在那里,给我炸翻了他!苏长河,你要能一跑轰死个皇帝,你小子算是发达了!”
苏长河手都哆嗦的不成样了:“杀敌我从来不含糊,可这杀皇帝的事儿,我没干过啊。”
李想踢他一脚说道:“废话!我也是第一次这么干。快点的!你炸完了我就喊汗王以死,冲的快点还能抢个尸体什么的。”
苏长河稳稳心神,亲自调了一门炮,点燃炮捻后,就紧闭双眼。
十几声炮响后,正黄旗飘落在地。李想大喝一声:“汗王以死!”率着全军压了上去。
鞑子阵中果然大乱,一队牛录不顾生死的冲出混乱的战阵,远远的逃去。
此刻,战局已定,汉军大胜,沈阳重围被解!
三日后,一队六百里加急的信使开到京师城下,城门官听了句:“沈阳大捷!敌皇战死!”就连滚带爬的敲响了钟鼓,全京师猛然间钟鼓齐鸣,史鼎带队开路,驱散百姓,一声声沈阳大捷,敌皇战死传进了皇宫。
天子率百官迎出金殿,只见一队少年子弟纵马皇城,身前铠甲血迹斑斑,身后大氅残破不堪,一路跑一路扔着兵器,两边京卫士卒刀出鞘箭上弦紧紧把他们夹在当中。
离着五百多步,齐刷刷飘下马来,为首的正是神武将军之子冯紫英,余者便是卫若兰、柳湘莲等等京中子弟。
奔到近前双手献上六道红批的军报,天子依礼接过,展开一看,不由朗声念道:“臣李想拜上吾皇万岁,赖天家皇威浩荡,倚士卒奋勇杀敌,臣率乌海士卒一万、鞑靼马队一万、九原曹尔玉粮草辅助一万。初战辽河,次战沙岭,再战沈阳城下。终在沈阳中卫曹锡远将军策应下,炮毙敌皇觉罗爱新者,破敌六万大军,全胜之!以此为吾皇贺!为天下臣民贺!为辽西死难七万同胞贺!此仇得报,臣不负皇恩!”
百官拜首,齐呼万岁。
天子红着双眼看看跪下的北静王,哈哈大笑,再看看身前报信的这些子弟,亲手一一扶起,问了家事名姓后,深感欣慰。这是李想给他的梯子,这些子弟若能笼住,何愁他们身后的家族呢。
“朕的李郡守何在?”
冯紫英壮着胆子回道:“他去给绛珠郡主挖人参去了。”
百官愕然,继而喷笑!
天子笑弯了身子说道:“朕准了他的婚事。贾赦何在?你家盖得园子怎么样了?能否给绛珠待嫁?”
贾赦答曰:“陈设以备,无旨不敢私入。”
“传朕的旨意,召林如海携女回京待嫁。朕亲自做媒,宗正寺备三书,鸿胪寺备六礼。以王礼办之。”
北静王心里一颤,开口说道:“异姓王位已满,不可封之。”
天子瞥他一眼,说道:“自李想登科拜官以来,先有长芦盐场盐税之功,再有九原归土之功,前面斩了一个觉罗朕还没赏呢,他又把敌皇炸了。可见此子宏福气运正顺,可保我家皇朝百年。朕就封他个大顺王,用这个名头保着天下风调雨顺!诸位爱卿,可准之。”
百官一听是这个字,也就放下心来。封王讲究个字号,亲王用封地如齐王、蜀王等等,次之用地名如淮南王、陈留王等等不一而足。
外姓封王多用功绩,今时今日还有四王不就是东平北静吗,当今给个大顺的号,也算酬功了。
贾赦一想到还在李府的迎春,第一个喊了声谢吾皇!引得众人侧目,他却洋洋得意起来!
消息传到云中时,众女齐来拜贺王妃,林黛玉笑着说道:“那就传下旨去,召乌海众女前来,随我一同返京。”
薛宝钗脸上一红问道:“可还依照乌海之例?”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后文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