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西泰和县,成为一代名臣,入祀“江西名宦祠”。
12、田曾垲,(1897--1977),字泽明,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文学院,先后在金华七中、福州警官学校、福建农学院任教。曾任台北东方中学校长、台湾博物馆研究员。上世纪 60 年代起任台湾大学教授,创建鸟学系。他用中、英文写成的鸟类学研究论文,在日本等地发表,在国际上颇具影响,系英国皇家鸟学会会员,并应聘任美国设在台湾的医药研究所研究员,专事鸟类寄生虫对人类疾病传播之研究。曾先后在美国、日本等国考察、讲学,任《世界鸟学》杂志(台湾版)和《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台湾动物系)主编。曾出席国际鸟类研究学术会议,还制作了数百件飞禽走兽的标本。
13、田元章,清末年欢潭第一个秀才,后在日本留学,结识了孙中山先生,参加了中国同盟会,曾担任民国国会议员,是众议院参议院代表,因袁世凯的贿选,回到欢潭老家,建造了欢潭小洋房,后担任浙江嘉善县县长之职。田元章弃官回到欢潭后,在欢潭桥里祠堂办起了衍五小学,在土地庙处办起了十六小学,开始重视乡村教育,被欢潭田氏族人传为佳话。
走读欢潭田氏宗祠,感受“千年耕读寄国忧,一潭清水释乡愁”。翻阅《欢潭田氏宗谱》,有关充边临洮的记述只寥寥数语:“充边之事,当时有所忌讳,不敢言也,故记载甚微。”所幸,笔者在上海图书馆馆藏的《田氏宗谱》(傅文着)最末处查到“明成祖靖难后徙浙中巨族以实边,孟昭公早虑及此,遵母陈氏太安人之命于外祖家别立户籍。永乐八年除夕,兵围一村,督田氏举族徙于陕西临洮府。幸太安人陈氏以老免。因遣义仆王老军追至苏州控告云,孟昭公已出继陈姓有户籍可凭。遂得一家复还。至今子孙繁衍,皆陈太安人与孟昭公先见之力也。然留居欢潭亦仅孟昭公一支矣。”“明靖难后诏徙浙东巨姓实边籍,田氏西徙临洮。初吾十三世祖妣陈太安人识先机,当谓子孟昭公曰:‘朝廷猜忌豪族,吾宗强,惧不免。若不早自贰,田氏墓不麦饭矣。’孟昭公乃寄籍外家,冒陈氏姓得不徙,事已归宗。”
欢潭田氏宗祠,俗称“大司空家庙”,堂号“荆茂堂”,三进三间,两侧厢楼,占地面积近 1000 平方米,在清同治十年(公元 1870 年)重修后,至今已有 140 多年历史。跨进大门,迎面一块“大司空家庙”大匾,这是田氏裔孙以先祖田秩官职“大司空”作为宗祠匾额。廊柱上一副楹联为:“粹忠书读传家悠远,行孝多仁享寿绵长”。据欢潭《田氏宗谱》记载,宋建炎年间(1127-1130)大司徒田晟护驾南渡后,因爱“山阴欢潭山水之胜”,遂卜居欢潭发族,田晟被尊为欢潭田氏始迁祖。田晟子田秩,官至大司空,掌管国家工程建设。也就是说,当年田氏始迁祖田晟喜欢上这里的山水,就在此定居,开枝散叶,发家旺族。宗祠第二进的天井里有只金灿灿的“万年香炉”,两旁各有一盆龙爪槐,堂上有大匾“荆茂堂”,这就是田氏堂号。堂号是一个家族门户的称号。可以用来表明一个家族源流世系,区分族属、支派,起到弘扬祖德敦亲睦族的作用。据说天南地北的田氏都是以“荆茂堂”为堂号的。
宗祠里有展板介绍“田姓人与紫荆花”的故事,引经据典地导出了“荆茂堂”的来历。原来,晋朝时有田姓三兄弟,三嫂不贤,持自妆奁盛,闹分家。兄弟无奈,把家产均分为三,唯余庭院一棵紫荆树,枝叶茂盛,婷婷如盖。一日黄昏,弟媳声称,将其砍断,锯而分柴。次日,兄弟仨起床开门,忽见荆树枯焦僵黄。大哥叹曰:树木同株,闻砍锯,即憔悴,况兄弟而可离异乎?人反不如物也!兄弟们声泪俱下,曰:家不可分,树不可砍也!急将家产三份合一,同居一闾。此间,荆树展势复活,枝叶繁茂如初。古人云:“紫荆树下说三田,人离人和花亦然。同气连根原不解,家中莫听妻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