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是因循旧制而已,作为农民的儿子,朱元璋深深的明白,一个农民要是能拥有一块自己的土地,那该有多么幸福。
这对于政权的稳定也是多么的重要。
但是人亡政息,是非常正常的,对全国有利,对老百姓有利,不一定对掌权权力的儒生有利。
朱元璋临死前,进行过的土地和人口普查,普查的结果是明朝的耕地总数为800余万顷,以他的手腕,这个数字应该不会错漏太多。
朱元璋死后,他的宝贝孙子朱允炆只做了四年皇帝,就被他的叔叔朱棣赶下台了,可令朱元璋万万想不到的是,在朱棣上台后,也进行了一次全国土地普查,这次明朝的土地,从账面上看竟然只有700万顷了!土地,在当时的情况不能荒废更不可能平白无故的减少,那这100万顷消失的良田,自然是被那些贵族土豪吞并了,土地少了就意味着明朝的税收也会跟着变少。
一个朝代越是发展,寄生在这个国家身上的害虫越是多,明朝有个规定,地方乡绅和考中科举的读书人是不需要缴纳赋税的,原本是打着少许人才有的权力,但有了规矩,自然就会有钻漏子的人,那些地方高官、豪强,为了钻空子开始大量的兼并土地,还有人数越来越多的皇族子弟也加入了侵占大军,疯狂的把利益据为己有,腐蚀帝国的根基,到了明朝中期,也就是正德年间,明朝耕地账面上的数字只剩380万顷了,连朱元璋时期的一半都没有了。
土地自然不可能真的消失,只不过是被侵占了而已。
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明朝的赋税来源越来越少,而然为了维持帝国的运转,朝廷只能加征农民的赋税,而那些豪强却不用出一毛钱,全部的担子都压在了农民身上,百姓的压力越来越大。土地大量被吞并的现象,一直持续到万历年间,此时的张居正力排众议,进行了清丈土地运动,对全国的土地进行重新清查,最后得出的数字是890万顷,虽然其中还是有不少水分,肯定还有一部分土地没有清查出来,取得这样的成果,张居正已经很满意了。但是在张居正去世后,朝廷里之前被张居正打压的势力开始反扑,废除了张居正的所有新政,结果明朝耕地账面上的数字迅速下滑到了400万。
这样的情况下,国家陷入了恶性循环,不断失血的财政,只能把税务要求压在农民身上,而农民支撑不住,逃亡造反,使得更加严重,而越来越被削弱的国家机器,也进一步无法阻止土地被疯狂侵占。
此时,江阴的土地大部分都集中在少数地主手里,虽然他们不敢与李定国对抗,但是对于各种副食品的买卖,却也是混乱的,而到了周边州府,就更是拿钱也买不到东西的。
李定国的军纪没问题,但带着钱的士兵,到了一处地主的庄子,却是根本买不到菜和鸡蛋,痒痒然的,但过了一会,发现另外一伙人得意洋洋的拉着车离开,却是满满当当的,这些西北汉子可没有会吃亏的,直接动手,杀了几十个嘴巴上利索,但手上很不利索的家丁,双方顿时便闹得是不可开交了起来。
李定国得知消息后登时大怒,立即训斥了这些士兵,但听到了具体发生了什么之后,也是叹息一声。
拉拢当地豪绅重要,但是不能寒了自己人的心,弄成外人比自己人还高贵,最后自己人寒心,外人更加嚣张跋扈,如同旧时空某办造成的问题那样。
此事发生之后,李定国军是无不破口大骂,他们打下这城后,没杀没抢,可以说比朝廷的兵强吧,这些东西明明是花钱去买,让自己用来和官军打仗的,要知道,比起经过一个地方,就可以让当地的经济下挫的大明官军,他们的军纪已经是好到不可思议了。
这简直就是奇耻大辱之举,而李定国本人却对此事似乎束手无策,周边的敌情太过复杂,时而四面皆敌,时而四面皆友,一些人甚至于同时向十几家输诚表示支持某人当皇帝,李定国知道,在这种乱战的时刻,先出手未必是好选择,特别是北方工业目前活动越来越频繁了。
幸好李定国为了顾全大局,召集部将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诸将晓以利害,总算是劝服了这些手下军将们,令其弹压住各自麾下的兵将,这才没有在当地闹出大乱子来。
随着一旦开打,怎么停住的了,偏巧江阴附近,还都是野心勃勃的家伙,长老会几年不动手,确实让一些原本胆小的野心家成长起来,同时来自帝都的大规模武器销售,固然掏空了他们的财富,但也让一群乌合之众看起来好像几分正规军。
江阴的富庶,倒是大半建立在锡澄运河的繁荣上面。
锡澄运河是一条连通无锡和江阴之间的运河,理论上,也是从太湖到长江的口岸,不知道多少人以此发财,要知道,那可是太湖,是这个时代最精华的土地!
李定国虽然采取了开明政策,对于太湖出运河的商船并不为难,但是任谁看着这里,都是眼红的很,只需要在这里收税,就足以养活众人,更别说长老们带来的廉价食盐,也使得大家轻松的很。
江阴以西是常州府,以南是无锡,以东是常熟,而分别是唐王、潞王和鲁王的小弟,而在各府之间,也各有兵马拉着不知道谁给的圣旨,支持谁当皇帝。
目前没有大打起来,主要还是没有分清楚主次,鬼知道自己动手打人,会不会下一刻被人包围老家,比起被后世军事小白嘲讽的日本战国的“村长”战争,这个时代的地主们,也高明不了多少。
李定国占领江阴之后,算是第一次遭遇到了明军顽强的抵抗,哦不,不能说顽强,而是耍赖式的试探与无赖式的赖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