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二百一十章中伏
狼烟袅袅。
贵阳以北二百里处的养龙坑是个宽达数里的水潭,夹在群山之间。这一带水草丰茂,景色秀绝,不仅是著名的天然牧场,更是个热闹所在——传说,坑里有龙,每到庄稼需要雨水的时候,那龙便会从潭里飞升出来行云播雨。尽管谁也没见过,但传说有鼻子有眼的,当地百姓们在收获后总要预备不少果品五谷投入坑中报答。
“养龙”之说,由此而来。
十几里范围内各个山头上传递消息的烟火堆已陆续熄灭,只剩下几处余烬,向湛蓝的天际偶尔升腾出缕缕毫无意义的淡淡余烟。
这些烟火堆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安邦彦率领总数超过十万的奢安联军在贵州揭竿而起,除了分兵四五万四处出击,连下龙里、瓮安、偏桥、普安、安南诸卫,再用两万人围贵阳,其余的三万精锐全被他埋伏在这片大山里。
由奢崇明父子统领。
他们已在这里等了三日了。
他们在等一个人:张芳。
驻扎在遵义的总兵官,张芳。
安邦彦算准了李经武大人会在贵阳有警后第一时间调张芳驰援——养龙坑则是遵义到贵阳的必经之路。
于是他调了三万人马交给奢崇明,叫他在这里设伏。
果然,给他们等到了!
作为平播州杨乱后镇守叛军老巢的最高军事长官,张芳大帅压根儿就瞧不起周围这帮蛮子:绝大部分人连甲都没有,更不懂排兵布阵,打起来就是咿咿呀呀怪叫着往前冲……不就是一群猴子么!猴子还能上树呢!哦,好吧,他们倒是也能上树,而且爬得不比猴子慢。哼,那又怎样?若是散在山里确实不好找,张大帅也没心思跟他们玩什么捉迷藏,啥,野战攻城?哈,不是找死么?几轮箭射过去便躺下一大片!再然后调几个铁甲铿锵的步队结成方阵压过去砍,这仗不就赢了?哪个还敢造反?分明是给咱老张送人头赏钱啊!
所以在驻守遵义的这段日子里,张大帅自己动手裁军了。
张芳的裁军当然不是为了给大明省军饷,相反,朝廷兵部那里隔三岔五接到的还尽是张总镇请兵请饷的报告。什么诸蛮环伺啦、危机四伏啦……翻来覆去全是些不着调的车轱辘话。也难怪,读书人最好的出路当然是科举正途、有才华却时运不济的嘛,投去哪个巡抚、知府衙里做幕僚、再不济的找个知县给他做西席好了——积累些人脉和官场经验,以后还可以给子侄谋条出路。给武夫当师爷的,你还能指望写什么好文章出来?莫通篇错别字就很好了。所以这些报告都被大人们扔在一边,有不少甚至看都没看过。
对此张大帅心里明镜似的,其实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大明官场就是这样,你若不停地要,尽管他们不会给,但也不怎么会打你的主意动你的脑筋、你若不要,呵呵,兴许明天就有人过来“勘核”,然后粮饷上就是拦腰一刀!
因此,张大帅的裁军说真也真,说假亦假:你说他裁了吧,兵部的兵册上一个人都没少,时不时还要多请一些兵额——被骂一顿驳回那是另一码事,反正武将被骂是家常便饭,大帅也不在乎、你说他没裁吧,足足八个战兵营还剩下三个有刀有甲的,另外五个营的人都被大帅收了衣甲刀枪跟辅兵们一起种地去了。杨应龙被剿灭后那么多无主的大好土地,大帅岂能不物尽其用?
接到李大人的调兵命令,张大帅拍着大腿乐坏了:水西紧挨着遵义,只要把安邦彦打跑了,自己的军屯能扩上足足一倍都不止啊!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完全可以借机把兵员的数目再扩上两三倍——大军平乱,看那帮文官还有啥理由阻拦!
田里当然得留下该干活的人,除此以外,张大帅把其他能找到的人全划拉起来,开了武库把刀枪一发,有刀有棍子的统统算战兵,实在啥也没有的就算辅兵,纠合了足足两万多人,满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幻想,气势汹汹地向贵阳扑去……
然后,一头就扎进了奢崇明的伏击圈。
张大帅把保留下来的三个战兵营都编做了中军。依他的想法,等到接敌,自己的前军左军右军一万五六千炮灰一股脑全冲上去,哪怕跟安贼土兵们拼个两败俱伤,等贼人们体力消耗大半,这三个精锐主力营再开上去,还不是砍瓜切菜般的一场大胜!
这种方式是这个时代的标准战法之一。如果面对的敌人不是很强,这便是最佳战法。在真实的历史上,李自成每每用这种方式把明军打得一败涂地——前面是成千上万的流民百姓充作炮灰军,反正对面的明军大多也是仓促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虽然与手里只有木棒的流民相比战力多少总会强一些,但后者数量众多,因此总体上双方往往能打个旗鼓相当。待他们打上半天彼此都精疲力竭,此时再投入精兵加入战场,十有八九便可以摧枯拉朽了。不过,这种战法也有很大的弊端:一旦遭遇到敌人的精锐,比如孙杰的部队,哪怕只有几千人,炮灰军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