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是看你要当父亲了,体量一下你,让你去多陪陪你家晓萍,你到还不乐意了?”
“这本来就是我的本职工作嘛,晓萍也支持我的!”胡勇振振有词道。
楚琛笑道:“得!看来你就是想让我当个万恶的地主啊!那今后我也只能成全你了!反正你也要去金陵,周六就跟我一块去吧!”
胡勇之所以要去金陵,也是因为他给楚琛找的保镖就在离金陵不远的小镇上,算是顺路。
大家哈哈一笑,胡勇也笑着应道:“好咧!”
笑过之后,楚琛就问吴叔道:“爸,您觉得怎么样?”
吴叔笑着摆了摆手:“一路上我都是趟着的,虽然有点累,不过看看你们鉴定还是没问题的。”
“那咱们就去我师傅那边吧!”楚琛说道。
“好,走吧……”
三人来到刘老那边,意外发现,刘老这边还有客人在,其中一人楚琛还认识,正是之前在京城古玩协会组织的交流会上,遇到的那位专精字画的区老(第三百一十七章)。
另外,区老身旁还有一位将近五十岁的中年男子,此人身上有一股子书卷气,衣服穿着的非常得体,楚琛的第一印象,就觉得此人应该不是大学的讲师,就是教授。
打过招呼后,刘老就简单的为双方做了下介绍,果然和楚琛想的一样,那位中年男子姓郑,正是京城大学历史系的副教授。
刘老笑着说道:“阿琛,你来的正好,来看看这幅赵孟頫的书法作品。”
听见这话,楚琛三人就不由微微一愣,他们过来就是准备让刘老鉴定赵孟頫的书法作品的,没想到区老两人的目的居然和他们一样。
刘老看到三人有些惊讶的神色,就问道:“怎么,有什么问题吗?”
楚琛笑着摇了摇头:“没什么,那我先看看……”
说完,他就戴上手套,走上了前。等他看到作品的全貌,才知道眼前的这幅作品同样也是手卷,不过不同于他的那幅《洛神赋》,为行书作品,内容则为《太上无极混元一气度人妙经》。
而且还有一点不同的是,这幅作品上的收藏印不少,楚琛细数一下,足有十四枚之多。不过收藏印虽然多,但仔细一看才发现,这些藏家基本都是明清时期,名不见经传的小收藏家,而且有些还是父子关系。
在鉴定书画碑版艺术的真伪要素中,收藏印的作用颇大。铃收藏印最著名的要数清代乾隆皇帝了,众多晋唐宋元巨迹、宋拓孤本,都常铃有“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宜子孙”等印章,昭示了这批书画曾被帝王收藏的历史。
明清至民国也有不少高水平的鉴定家,由他们铃盖收藏章的书画,其可靠性就较大。如明代项子京的“天簌阁”,董其昌的“玄赏斋”、清代梁清标的“蕉林”、安岐的“仪周珍藏”、高士奇的“江村”,民国庆元跻的“虚斋珍赏”都为收藏界所重视的。
但是,收藏印只是作为一个参考的依据,有收藏印并不代表那幅作品就是真迹,特别还是一些小家的收藏印,对书画鉴定的作用就没那么大了。道理也简单,本身这人的眼力就不怎么样,鉴定出来的结果又能有多大的可信度?
再看字迹,虽说行书和楷书是两种字体,但既然都是赵孟頫写的,那双方的风格应该是相通的,但是看过那幅《洛神赋》之后,再眼前这幅书法作品,楚琛就觉得,两者虽然相似,但最多是形似,在内在精神方面,相差实在太远。……
心里有了数,楚琛就抬起了头来,区老连忙问道:“小楚,这幅作品怎么样?”
楚琛回答之前先是看了刘老一眼,对方笑着说道:“没关系,你尽管说好了!”
楚琛点了点头,开口说道:“诸位前辈,那我就直说了,我认为,这幅作品虽好,但还达不到赵孟頫的高度!”
郑教授到是没有因为楚琛年轻而另眼相看,他皱着眉头说道:“我也知道,这幅作品和赵孟頫后期的风格相差太大,但是从落款来看,至元二十八年,这时赵孟頫才三十七岁,正是他书法生涯的早期。”
“而赵孟頫早期和晚期的风格相差很大,早期的作品被认成是赝品,也有不少,就像那幅赵孟頫的二体《千字文书》,争议就比较大。我的这幅作品,我觉得应该是不能以赵孟頫后期的书法风格为判断依据的……”(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