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其利断金。
清议比起清谈它所本的是入世哲学,渐渐清议已然是一种政治舆论。且由于清流士风使然,他们不畏权贵,倡导廉洁正义,揭露贪官污吏。清流也就成了不可忽视的力量,在以名节为重的当时社会,文士阶层出身的官僚不论在朝在野,都为其所左右。
当然造成这种局面与统治者也脱不了干系,入宋后太祖实施右文政策,同时也为了控制官僚,对言官、御史颇为倚重,甚至定下了‘不得杀上书言事者’的家法。从而让清流们变得有恃无恐,于是清议也成了影响国策的主要渠道,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
但是赵昺十分清楚,清议比之清谈进了一大步,而一旦有人发现其价值,就会将清议视作政治工具。而工具必然是受到人为操纵的,那么其中还有多少积极意义在其中就很说了。统治者也发现其中的弊端,可卡住他们的官路,在野的人反而嗓门更大,就连皇帝也奈何他们不得。
象明朝的万历帝,碰上那些敢于以‘抬棺死谏’的极端形式上谏的也只能退避三舍。他在婚姻家庭问题遭到士大夫们的坚决抵制,竟毫无办法。只好耍赖躲起来,几十年不理朝政,颇像“竹林七贤”出世的作风,只是这次双方的角色却完全颠倒了过来。
奏疏很长,与赵昺此前看过的抄本大体相似,只是在次序和着重点重新进行了调整、编排,内容也依然保留了前辈文人士子清议之魂——清。他们很自觉的和农工商割裂开来,他们对经济,国防,民生之类的实际话题,仍然用于探讨,而不屑于实践的;对待政事和人物,还是从道德角度出发……
“启奏陛下,奏疏学生已经诵读完毕,请陛下衷心纳谏,祛浊澄清,清除积弊!”差不多有两刻钟,杨连山才宣读完毕,然后将奏疏躬身呈上。
“汝等所言,朕多有不解,还要向诸位请教一二!”赵昺接过转呈的奏疏,有小黄门搬来一张书案,摆上了笔墨纸砚,他在案上展开,装模作样的看了几眼,笑着道。
“学生等不敢!”众太学生躬身还礼,但对小皇帝下问的姿态感观大好。
“汝等劝谏朕要实施仁政,朕便想问何为仁政?”赵昺略一沉吟问道。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也就是说施仁政要以民为本!”张瑞丰抢先回答道。
“以民为本又当何解?”赵昺再问道。
“君爱民,施政者不与民争利,使百姓安乐!”李耘答道,心中却是疑惑,小皇帝为何要问如此简单的问题。
“朕再问,何为安乐?”
“当然是无外患侵扰,政治清明无内忧,百姓丰衣足食,老有所养,幼有所教!”郑友梅终于抢到了一次先手,颇为得意地道。
“我朝可有外患?”
“中原未复,故都仍陷敌手,鞑子虎视江南;西南滇地动荡,威胁湖广;川蜀之地大半尚在敌手,依然可沿江南下,威胁我朝腹地;东南沿海,高丽盗横行,侵扰州县,劫掠商船。当然是外患深重,危机四伏!”杨连山回答道。
“我朝可有内忧?”
“当下朝中奸佞当道,结党营私,崇武废文,士人报国无门,百姓苦于征伐,自然是内忧深重!”杨连山再答道。
“如此朕就糊涂了!”赵昺疑惑地道,“既然汝等皆认同我朝外患深重,为何要在朕发动北伐,驱逐蒙元之际,连番上疏要朕休兵还朝,又言朕穷兵黩武,重用武人?”
“尔等又以为内忧不断,可自朕北还江南以来,两次遭到刺杀,却皆是江南士人所为。现下汝等又多次联名上疏,干扰国策,扰乱朝政,又意欲何为?以为国家尚不够乱吗!”
“朕再问尔等,你们声称为万民请命,劝朕当以民为本,可你们的奏疏中可有一项提及如何改善民生之策?反之,确皆是为自己叫屈,鸣不平,以为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烦请诸君为朕解释一二!”
赵昺的连连发问,让一众太学生有些懵了,小皇帝这完全不按套路出牌,本该是他解释、劝慰自己,然后满足他们的条件,这怎么反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