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实际上,在夏洛特改编的美剧版《死亡笔记》中,他多少提高了一些两位男主角的年纪。
毕竟,除了日本人比较沉迷于“高中生拯救世界”的梗外,其他国家的主体观众对这个年纪的主角,还是会缺少一些代入感的。
即使《死亡笔记》的目标观众人群,的确是以青少年为主,但考虑到美国市场的观众特点,夏洛特还是把主要角色的年纪,都提高到了大学阶段。
——也就是跟日版电影的《死亡笔记》类似的处理。
这个年龄段,对青少年观众的代入感是更强的。
而其他年龄段的观众观看起来,也不会有什么违和感。
毕竟,虽然夏洛特制作美剧版《死亡笔记》的初始目的,是为了炼制出真正的“死亡笔记”,但将业务扩展到电视剧集方向,原本也是幽灵党工作室未来的发展战略之一。
——夏洛特并不想亏钱,更不想“幽灵党出品必属精品”的印象被打破。
所以,在改编剧本的时候,他还是下了一番功夫,针对美国的电视观众习惯做了很多调整的。
起码,穆恩·莱特用死亡笔记处决罪犯时,让不少罪犯死得颇具行为艺术风格这点,就是为了满足美国观众的重口味。
尤其,《死亡笔记》还是在HBO这样的付费电视台播出的。
会观看HBO这个以大尺度出名的电视台的节目的观众,本来就有着重口味的倾向。
——像是****犯在自渎的时候不小心割伤了下面,喷血而死;
——诈骗老人养老金的金融罪犯被诈骗来的钱燃烧的火焰活活烧死;
——大量使用违规水泥,导致高楼倒塌的建筑商被天降的水泥块直接砸死;
……
等等等等。反正在拍摄罪犯的死亡方式时,夏洛特充分地借鉴了《1000种死法》,拍得极具黑色幽默的味道,让观众们看到大量血浆的同时,既肾上腺素飙升,又忍不住想笑。
不过,虽然性格中被夏洛特加入了“行为艺术”的成分,但穆恩·莱特处决罪犯时,最常用的方式,还是心脏麻痹。
——毕竟,为每个罪犯都编织一段“死亡故事”,也实在太过麻烦。
穆恩·莱特只有遇到能激发他“艺术灵感”的罪犯时,才会即兴发挥一番。
而大部分的普通罪犯,穆恩仍旧只是在死亡笔记上记下了他们的名字,让他们死于心脏麻痹。
这样一来,大量死于心脏麻痹的罪犯,自然就引起了负责监控美国国内安全的FBI的注意。
——与原著中不同,《死亡笔记》的故事被夏洛特改编为美剧后,故事背景移植到美国,自然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而在美国,涉及案件时拉FBI出场自然也就顺理成章了。
何况,孤立主义思想在美国盛行,美国人是出名的除了自己的国家,连世界上有几个大洲都不清楚的地理盲。
虽然这样的人不是全部,但考虑观众的理解能力时,往往是需要以目标观众的下限为判断条件的。
所以夏洛特也只能让美国观众都知道的FBI担当穆恩·莱特的对手了。
某种程度上,这比原著中,明明是以日本为背景的故事,却强行拉FBI进场合理多了。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