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0月日,坐落紫禁城东侧、东交民巷附近外交部附近,一队队执行巡逻任务的警察不时从大街和巷子中穿过,不过,对于往来的百姓并没有太多限制,而各国公使的车辆出现后,则会另有有警察来引路。
路旁倒是聚起了不少行人,冲着匆匆来往、悬挂着各国国旗的使馆马车指指点点,如今的北京城,虽然施行新政不过大半年光景,但是,由于报纸媒体的迅猛发展,咨询消息早已不像在前清政府时代那般闭塞、
行人之中,几个穿着长衫的读书人到这情形,显然也有些好奇,而其中一个中等个头男子正在侧身和旁边的人说话,“刘兄,来今天我们是来巧了,你能否找到熟人问下,所办的事情能不能沟通一下!”
这男子正是前些时候来北京宣传新政的杨姓书生,他名叫杨深秀,是山西举子,原本来京一是备考,二则是宣传洋务新政,不料北京一场大动荡,这满清的王朝就土崩瓦解了,而这科举之制,自然也就成了昨日黄花。
不过,新的时代显然意味着新的机会,虽然皇帝没有了,但是,北京城日新月异的变革,这些饱读圣贤书的学子显然是最早到机会的,既然要施行宪政,那些更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学子很快从中到了与旧朝廷不同根本点,虽然并不了解所谓宪政的实质,但是,北京城内。各式各样的社团、学社纷纷成立。
而杨深秀作为山东举子中的翘楚人物。也被一群来北京求学的外地学子推举为一社之长。他们成立了一个名为“致用社”的组织,很快,通过一些关系搭上了清流李鸿藻的线,这位目前退居二线的清流老将倒是很得重这些年轻学子的表现,在他牵线搭桥下,一个由“致用社”筹办的报纸《万国报》出版了。
不过,这些学子想要搞出一份新闻类报纸来,多少有些困难。所以,《万国报》总体上以翻译国外书籍、文章为主,这也是近期国内那些旧文人、退位旧官僚参与新政的基本方式,事实上,在过去半年间,各地兴起了一股子办报、办书局的热潮,在各省督抚或明或暗的支持下,这些报纸也如过江之鲫般的风生水起,不过,兴起的快、败落的也一般的快……
当然。杨深秀主办的《万国报》在北京城内倒算是小有名气,今天他出现在这里。显然不是来干采访之类的事情,而是由监察院随员李尔恒介绍了来外交部办点事情,因为,困惑于国内书籍的匮乏,新政府早些时候颁发了一系列鼓励翻译国外各类书籍的陈条,据说可以向外交部提出申请,由驻国外的领事馆代为购入相应的书籍,转由学子进行翻译刊行。
所以,杨深秀特地组织了学社中的学子编制了一份书目,只是没想到,今天外交部竟然有如此大的动作,他们几个在人群中挤来挤去,到了外交部门口又被告知今天不办这事情,所以,他正在和几个社员商议,是不是找找关系问问这事情。
那被他称之为刘兄的男子,是天津人氏,有个同乡在外交部做文案,所以琢磨着是不是透过这关系去询问一二,不料片刻之后,这位就铩羽而归,说是根本找不到人,几个人只好站在外面先热闹,毕竟今天这事情起来就不寻常。
了一阵,旁边一个穿蓝袍子、留着时下最时兴短鬃头的学子已经开口揣测起来了,“诸位,我今天这事情不寻常,十有**是要和各国领事签署什么重大条约……难道是各国都同意废止与前清政府的不平等条约了嘛?”
新政府要求废止旧条约的事情,早就通过国内媒体狠狠的造势了一番,倒是极大的激发了读书人同仇敌忾的思想,原本这些旧条约,可从未进行过什么正面的宣传和解读,而且,凡是不平等条约上面,清政府都是获利了体面的奉承,却失去了大量、甚至包括国土在内的实际利益,当然,前清政府在解读这些条约中,可从来不提那些丢面子的内容!
听到这蓝脓子的说辞,旁边的几个也是纷纷表示赞同,杨深秀虽然未必完全同意这位学社成员的判断,毕竟,报纸上一直来披露的内容已经十分丰富,至少在目前,法国、俄国都在旧条约的问题上避而不谈,或者可以说根本没有想谈的意思……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