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瑞典对苏联傻眼,实际上李晓峰对瑞典也有点没辙。√以李晓峰的脾气来说,对瑞典这次的搞法时相当不满意的,因为某仙人觉得苏联成立以来基本上就没招惹过瑞典,大家是井水不犯河水,在他看来彼得大帝那个时代的破事跟现在没有一毛钱关系,瑞典不说做苏联的好邻居,至少也不应该主动跟苏联找麻烦不是?
正所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之前苏联都没有得罪过你丫的瑞典,这次你却主动跳出来找麻烦,这是什么意思?
如果以某仙人以前的尿性,说不得就要招呼一下瑞典人,让瑞典人尝尝俄罗斯熊掌的厉害。但经过这么多年的政坛磨练,某仙人也不是当年的二愣子了,什么逞一时之气的蠢事他是不干了。而现在真的去敲打瑞典,怎么看都没好处不是。
先,当前苏联真心是对瑞典没啥念想,瑞典的国土战略意义不大,不像挪威那样能够直面大西洋,是苏联迫切需要的出海口,瑞典这地方就算抢下来也依然是在波罗的海这个澡盆里折腾,拿下丹麦之后,瑞典对于苏联一点儿意义都没有了。
其次,敲打瑞典也起不到敲山震虎的作用,瑞典早已不是当年的北欧霸主了,愣被教训成了中立国,敲打他除了让法国、荷兰和比利时紧张之外,毫无意义。一个弄不好还会降这些国家逼到英美那边去,实在是不合算。
最后,当前的国际形势也不允许苏联随便浪费力量了,二战胜利的果实太大了,大得已经出了苏联的消化能力,再不管不顾的大吃大嚼,真心是会噎死的。反正苏联在西欧这一块该有的已经全都有了,搞瑞典没意义哈。
但是话又说回来,瑞典的搞法实在太具有挑衅意味了,不教训一下又说不过去。让李晓峰忍下这口气也太蛋疼。反正此时的瑞典就是个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真心是让人腻味。
就在李晓峰考虑着怎么收拾瑞典才能恰到好处时,意外情况又生了。前面说过,英美这一票是窜通好了要给苏联上眼药的,但是法国这一票实在不给力,小小一个丹麦问题都搞不掂。真心是让英美大失所望。
眼瞧着丹麦问题从一开始的雷声大雨点小渐渐变得雷声都有气无力之后,英美是坐不住了。按照这种节奏下去,苏联根本就是毫无伤啊!不光是毫无伤,甚至都没能达到分散苏联注意力的作用,这怎么行呢?
所以,英国人赶紧的上场了,丘吉尔担心再晚两天,丹麦这档事就一点浪花都没有了,乘着现在这一头还有点说头,赶紧的开始搞巴勒斯坦和伊朗吧!
英国人先选择在巴勒斯坦动手,毕竟跟伊朗不太一样,巴勒斯坦算是英国的自留地,在这里搞事英国完全占据上风。不过说起中东这一块的问题,就不得不提土耳其。当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最牛逼的时候,中东这一块,包括埃及和北非都属于土鸡的地盘。只不过在苏莱曼大帝的辉煌之后,土鸡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到了19世纪中期,偌大的帝国已经呈现出四分五裂的状态。北非那一票被英法收拾得服服帖帖,埃及更是直接被英国人划为了保护国。中东那一块,阿拉伯人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治权”,部族势力比土耳其政府更能掌控当地的地方政权。
而等到了一战爆,尤其是土耳其正式加入德奥集团之后,中东这一块的形式就变得相当的复杂了,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虽然宗教信仰上高度一致,但是真心是尿不到一个壶里。跟随着先知一起奠定ysl教义的阿拉伯人在经过最初的辉煌之后,很快又变成了烂泥,反而让土耳其这个外来人执掌了ysl世界的牛耳。不过这也留下了隐患,奥斯曼土耳其在军事上自然是没话说,但是在宗教上要矮阿拉伯人一头。
实际上从头衔上就能看出区别来,穆罕穆德去世之后,阿拉伯帝国的掌舵人的头衔是哈里,这个词儿的意思其实是教徒的总代理的意思,也就是整个世界的带头大哥。但是阿拉伯帝国被蒙古干掉之后,哈里就是个笑话了。一直等到奥斯曼土耳其崛起世界才引来第二次辉煌,当然,这就跟阿拉伯人没多少关系了。而奥斯曼土耳其的老大是没有哈里头衔的,包括所谓的苏莱曼大帝在内的奥斯曼土耳其统治者,其正规头衔都是苏丹。
苏丹可是差了哈里一大截,更多的只具有世俗意义,翻译成总督或者统治者都行。显而易见的,阿拉伯人在精神上时自认为高出土耳其人一等的,尤其是在阿拉伯半岛上还有先知穆罕穆德的后裔,自然的是更加看不起土耳其人了。但是让人遗憾的是,这种精神上的满足感改变不了一个现实,那就是奥斯曼土耳其是世界的统治者。
反正在一战之前的状况是,土耳其人和阿拉伯人虚与委蛇,土耳其给那些拥有宗教特权的阿拉伯部族领袖一定的自治权,但是这些部族必须承认奥斯曼帝国的统治权,也就是这么将就着。
只不过一战的爆让阿拉伯人看到了摆脱土耳其的希望,这就有了后来阿拉伯人跟英法眉来眼去,在中东后院起义造反的故事(劳伦斯就参合到这个事儿里去了)。按照英国最初的许诺,是要给予这些阿拉伯部族独立的主权的,但是我们都知道,英国人最擅长的就是说话不算数了,搞定了同盟国之后,英国人就反悔了(对此劳伦斯是相当气愤的),也就是说一战后,阿拉伯人只赢得了有限的独立,顶头老板不过是从土耳其人换成了英国人和法国人而已。
自然的,阿拉伯人是不满意的,一大批阿拉伯有识之士就投入新一轮赢得独立的努力,而此时,英国人为了制衡阿拉伯的反抗,就想出了老办法分而治之。也就是给阿拉伯人找麻烦,英国人选择的是犹太人,搞出了那个恶心的贝尔福宣言。
历史上这个搞法还是挺有用的,直接导致了后来的几次中东战争。当然,二战结束之后,英国人的控制力下降,美国和苏联取代了其原本的领导地位,直接导致英国人失去了对犹太人的控制。而为了维护石油利益,英国和法国最初站在了阿拉伯联盟这边,结果惨遭美苏吊打。
不过在这个时空,情况就变得更加复杂了。犹太人在一战之后就基本摆脱了对英国的依赖,早早在东普鲁士建国的他们比历史上强大得多,这也直接导致巴勒斯坦地区的力量对比被完全改写,有了东欧分基地的犹太人比历史上强大得多,在巴勒斯坦地区吊打了阿拉伯人。
而这个结果对英国是相当的不利,英国人希望的是平衡,是犹太人和阿拉伯人斗得旗鼓相当,他好渔翁得利。但现在完全是一边倒,尤其是二战胜利之后,苏联第一个跳出来表示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国,很显然犹太人已经完全倒向了苏联,而这就意味着英国的中东政策彻底的破产了。
自然的英国人不干了,此时阿伯丁还没有现油田,而爪哇的油气田又在二战中损毁严重,一瞬间大英帝国的石油安全变得一点儿保障都没有了。后世都知道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都是满世界的找石油渠道。英国自然是更加明白这个道理,而中东的石油资源就不用废话了,可以说英国要想重新回血,就必然要抓紧中东。很自然,不管是为了讨好阿拉伯人,还是搞石油,还是反击苏联,英国于情于理都要敲打犹太人,这是必然的选择!
所以,在苏联表示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国之后,英国也立刻就表示反对:“犹太人的生存状况已经大大获得了改观,而且业已在东普鲁士定居的他们完全没有必要返回巴勒斯坦……犹太人大量涌入巴勒斯塔只会增加地区的动荡和冲突。所以英国政府认为此时不宜谈什么犹太复国,犹太人应该更加克制!”
这一番声明几乎是全盘否定了之前的贝尔福宣言,也宣告了英国的犹太人政策进行全面的调整。并且这还不是最厉害的,作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英国人想在巴勒斯坦搞事实在太容易了,二战结束之后,没有了纳粹的牵制,英国人完全可以腾出手来消灭巴勒斯坦当地的犹太民兵。实际上英国人也是这么做的。
五月十五日,也就是纳粹投降的第六天,根据丘吉尔的命令,皇家空军的一只空降兵部队就被紧急部署到了巴勒斯坦,紧接着相当数量的英军离开法国转道前往埃及西奈半岛。这些动作很明确的表示出了英国的强硬态度。
这是英国人的态度,再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