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根据眼下的实际工业发展情况,领着麾下的工匠们开发出一种高效率水力纺车來,却万万沒想到,早已有人走到了他的前头,一次可以纺三十二个锭子的大纺车,那得先进到何等地步,要知道,最初的珍妮纺纱机,不过才八个锭子,而那已经是西方工业革命时期的产物,而王伯善的纺车,竟然比珍妮挤高明了数倍,领先了好几百年。
“是东平王伯善,名帧,做过一任旌德县令,在任期间广兴农桑,甚得百姓拥戴,后來年纪大了离任回家,百姓一路护送他回到了故乡。”施耐庵交游广阔,主动在一旁解释,“他那本农书,草民碰巧也拜读过,上面画有许多农具的草图,看起來极其高深。”(注3)
“这个人还活着么,他有沒有嫡传弟子。”朱重九的思维模式永远和别人不一样,立刻想到了前去挖大元朝的角。
“农书成于五十年前,此公即便还活着的话,恐怕也是耄耋之龄了。”施耐庵想了想,苦笑着回应。
朱重九闻听,约略有些失望,但很快,就又兴奋地追问,“那市面上哪里可以找到他的农书,水力大纺车的样子,先生可曾见到过。”
“旌德那边据说有过,但是草民未曾见到,想必是夺人活路,被百姓捣毁了吧。”施耐庵摇了摇头,苦笑不止。
“捣毁。”朱重九愣了愣,也陪着摇头苦笑,黄道婆的三锭纺纱机的出现,已经让许多农妇无法坐在家里在凭着纺车赚钱糊口,王伯善的三十二锭大纺机开动,周围岂不是“民不聊生”,好在那东西据说只能纺麻,不能纺棉和丝,否则,老王家祖坟都得被人挖出來。
不过,如果由淮扬商号來开水力纺织大国企,用淮安军的武力为后盾的话,就沒这个问題了,首先,在淮扬地区,民间手工业相对发达,家庭纺织并不是主要谋生手段,其次,他准备的倾销区域是江南和海外,对方未必有能力打上门來。
“清源,回头安排人手去求购王伯善的农书,越快越好。”想到这儿,朱重九轻轻敲了下桌案,大声命令。
“是,本遵命。”扬州知府罗本立刻站起來,肃立拱手。
“买到后直接送至大匠院,让焦大匠组织人手按图索骥。”朱重九满意地点点头,继续吩咐,“松江那边的黄氏纺纱机和踞织腰机也多买几台回來,看看能不能改成水力推进的,跟焦大匠说不要着急,等抽出空來,我会跟他一起去弄。”
对于一个有过实际操作维护经验的工科男來说,吃透十四世纪的机器工作原理,并且酌情加以改进,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朱重九对此非常有信心,但是,当新机器开发出來之后,原材料能否供应得上,却成了一个关键的问題。
想到这儿,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又转向沈富,恰巧对方的眼睛也看了过來,心有灵犀一般说道:“棉花的事情包在我沈家身上,那种木棉,大总管要多少就有多少,至于棉苗和种子,请给沈某三个月时间,三个月后,肯定能给大总管准确答复。”
“如此,那就一并拜托沈公了。”朱重九松了一口气,主动朝沈富施礼,有了粮食和棉花这两样前提,他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计划,就彻底有了发展保障,用不了太久,便会自己成长为一个巨大的怪兽,一切敢挑战它的人,都必将被撕得粉身碎骨。
沈富却被吓得闪身跳开,立刻以晚辈之礼还了个全揖,“不敢,不敢,在大总管面前,草民哪当得起“沈公”二字,折杀了,折杀了,真的是折杀了。”
“沈公不必客气。”朱重九笑着拉起对方,郑重承诺,“只要你能在一年之内,保我淮扬粮食和棉花供应无虞,我就敢保沈公富可敌国,并且只要朱某人还活着一天,沈家子孙就得到我淮安军庇护,永不反悔。”
注1:小棉,即非洲棉花,从西域传入中国,宋代已经开始广泛种植,但其纤维粗,短,棉桃小,产量低,所以远不如同期从海上传入中国的印度棉,即文中所说的木棉。
注2:明代的大型织布工坊中,比较著名的纺织能手,都是男工,一方面是因为时代局限,女人忌讳在一堆男人之间工作,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说明在纺织行业,男士并非天生缺乏相应天分。
注3:王帧这个人,大伙感兴趣可以网络上搜索一下,特别像是一个工科穿越客,诸多发明如果能流传开,足以让当时的中国科技水平前推几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