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个人化的恩怨,但采访报道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代入自己的情感与情绪。
当他们得知一桩又一桩被隐瞒的丑闻,看到一个个濒临崩溃的个体,他们自己也不可避免的陷入暴躁和愤怒,但是又必须将自己始终限定在理性的框架,一步步追索和求证,这其中的痛苦和快慰,外界难以懂得。
这一次墨菲的镜头下,媒体和记者是一个职业人而不是圣徒,所以,驱动他们的除了正义感之外,还有一种叫做野心的东西,那种成就感的回报同样是其他行业所无法体悟的。
冷静克制以及相对平淡的表达方面,才能把这种内部人士才能体察的、细微的情感阐述得很精确。
换一个角度去看,这是个压抑但也斗志十足的故事,成为了这个时代中的一曲媒体挽歌,虽然人们都知道媒体作为权力制衡者的必要,但谁也没办法改变当下媒体光环消散的现实。
新闻愈发娱乐化、快销化,它很难再形成块状的力量,没人知道,这个不可或缺的第四权力会以怎样的方式回归它原本该在的位置。
甚至,墨菲觉得,也许不久的将来当没有人再愿意读长于手机屏幕的文章的时候,观众或许连看题材严肃的电影的几率都会无限的变小。
当然,现今还能有多少媒体和记者像《聚焦》那样?
恐怕这个行业当中最多的还是类似于当初的他和卡拉-费斯那样的无耻之徒吧?
比如墨菲自己就承认,他拍摄这部影片一点都不纯正,目的性非常强烈,一是借用现在的形势,二是彰显他和他的电影的力量!
一个导演,哪怕是超级大导演,看似羸弱无力,只是娱乐他人的工具,但影响力之大,没有任何人可以小觑!
这部电影的意义根本不在于要靠几个镜头,一些非议,就扳倒整个天主教教会,且不说美国人还是多么多么信任、崇拜和追随天主教教会,单说就算天主教教会坏到骨子里去了,也没有当年赎罪券与****来的可怕。
而且墨菲既不傻,脑子也没有进水,根本不会有这种痴心妄想。
所以想要直指整个天主教教会的黑暗,十部像《聚焦》这样的电影都远远不够,但这部电影最厉害的就在于,它阐述了之前所有关于天主教丑闻的真正意义。
媒体上的报道不是虚假,更不是污蔑,甚至他们的报道只是冰山一角!
《聚焦》会将这一系列的报道无限放大,冲出北美的范围,传播到全世界去!
这一系列的动作和计划,就像是墨菲曾经看过的那部《盗梦空间》里一样,想要人相信一件事,不是直白的告诉他对错,去替判读是非,也不是默默的暗示,而是要植入一个小小的观点,让它在人脑海里面生根发芽,这就是所谓的“inception”,用太平洋对岸的话直译过来即是“奠基”!
墨菲制定的这些计划,加上二十世纪福克斯协助正在进行的行动,从某些方面来说,就是一个特殊的“奠基”!
有了这么一颗用作“奠基”的种子,相信会有很多人天主教教徒或者牧师抱着孩子讲故事时,第一反应不再会是上帝降福于我儿,而是赶紧抱走我的儿。
这样必然会让那位不断攻击他的马尔克斯-科斯特洛大主教非常难堪,丢掉现在的位置也有可能,梵蒂冈教廷也要忙于四处扑火,未来很长时间恐怕都没有精力过来找他的麻烦了。
当然全世界信徒还是会信教,天主教、基督教乃至整个上帝系统,依然会是全世界最大的信仰系统。
但这一个小小的“奠基”会让全世界媒体一直跟进,而且从此以后,对天主教会重拾新教革命那时的那份怀疑。
这也是墨菲对拍摄《聚焦》这部影片最好的注脚。
它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保护儿童不受侵害,绝对是全世界所有家长不可触犯的底线!
“假若有上帝,那牧师也不是天使,教宗更不是大天使。”墨菲站在这里,心中自言自语,“只有孩子,才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天使啊!”
转场还在进行,就在墨菲打算去化妆间看看,与小罗伯特-唐尼等人交流一番的时候,盖尔-加朵带着艾玛-沃特森从摄影棚门口走了进来,很多人看到她们两个的瞬间,都围了上去。
这倒不是艾玛-沃特森有多大的吸引力,而是盖尔-加朵今年代表剧组去参加了第八十六届奥斯卡提名者午宴。
现在她回来了,那第八十六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提名名单肯定出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