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有的不就位,因而,有些是虚职。
还有一点不同,那就是一般的州刺史只是从五品官职,而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州牧,却是从二品官职,这二者间差距极大,
蔡京犹豫就犹豫在高峰要知青州,青州属于高等级的州府,以他的官历还不够资格。可转念一想,曾孝蕴都可调任青州知府,高峰又有何不可?何况现在是特殊时期,平叛才是最紧要的,因此调高峰前去并无不可。
蔡京没有意见,赵佶长出了一口气,他也想看看自认为的福星能否带来福气,若能一把把宋江之流擒住,那他就能除去一大块心病。
最后,看了看蔡京,赵佶还是说道:“太师,你多年来为朝廷操劳,可谓劳苦功高,再加上举荐高爱卿有功,实在是朕的好帮手,只是你年岁已大,朕实在不忍心再让太师费心。”
说到这里,根本不用往下说蔡京就明白了,赵佶这是让他致仕的意思。说是致仕是客气的说法,实则是找个替罪羊。
天下大乱,此时所有矛头都指向了朝廷,谁来顶这个缸,不可能由皇帝来顶,那就得是大臣。一般的大臣还真顶不起,必须是重量级的才行,而蔡京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蔡京任宰相,封鲁国公,把持朝政多年,而且花石纲的罪魁祸首就是他,因而由他来顶缸最为合适。
最主要的是蔡京年岁偏大,再主持朝政十分吃力,令他致仕并无不妥,赵佶心理上也没有负担。
实际上要不是蔡京举荐了高峰,赵佶可不是让蔡京致仕那么简单了,可能还会给他安一些过错到头上,那时蔡京就是有污点的人了。
蔡京为三朝元老,这些事情他岂能看不明白?赵佶稍加点知他便明白了,因而上前称道:“陛下放心,明日臣请辞的折子便会递上。”
宋朝的皇帝和大臣都很要面子,无论是授官,还是辞官,都要三表,才显得重视。
比如,蔡京这次请辞就要三辞才行。第一次上表辞官,皇帝是不会同意的,这种做法表明皇帝重视人才,不愿意放其走。折子打回去后,千万不要以为皇帝是真心的,那样想你就错了,此时的做法就是再次上表请辞,而且这次皇帝同样不会同意。这时还是不能松口气,而是应该第三次去上表,如果皇帝不是真心留人,这次他一定会批准了。
赵佶和蔡京在玩你来我往辞、留游戏的时候,高峰那边也没有闲着,他在密切关注着国内、外形势的同时,也在加大自身实力的提升。
国内、外的形势与史上的相差不多,说明他并没有影响到历史的进程,此时他更加小心,生怕一不注意便把历史推向一个陌生的方向,那时他可就两眼一抹黑,什么也判断不出来了。
在控制不了整体局面的时候,他还不想增加太多变数,他这时只想静静地看着势态发展,考虑自己绝地一击应在什么时候,或许真正的改变历史只在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