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乐文小说网 www.lewen5.co,最快更新超级科技强国最新章节!

    ,

    spn    1944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

    陕西境内,秦岭山脉深处的留坝地区,留侯乡,大雁坝。

    作为秦岭深处的留坝,虽然县城条件尚可,但农村的条件确实非常艰苦,受制于地形、交通等因素,在解放后的这十年,发展并不大。哪怕是拥有着留侯的美好传说的留侯乡,也过得比较差。

    受惠于共和国政策,留坝的教育、医疗和普通的民生社会工程搞得基本还算不错,以山区经济和林业经济为主的国有经济倒也发展的不错,但大多数农村却依然生活在贫困状态。

    非共和国之罪,实在是地区条件太苦。[

    3月6日,惊蛰节气,春雷蠢动,大地回春,大雁坝的积雪也在开始融化,而村民罗文安家中,却正在为一件大事而愁眉不展。

    不是憋苦,而是左右踟蹰,有些拿不定主意。

    人近五十的罗文安,赶上了当年西南大时代的末班车,从小虽然没读过书,但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却被接管了留坝的西南『政府』组织进了‘不脱产学校’,在农闲的时候,识字读数,最后虽然没有学到太多东西,但好歹不再是彻头彻尾的文盲,那位有文化的老师,更是给班里这些没有规矩姓名的‘学生’起了名字,然后登记到了人口普查的档案上,从此他就叫罗文安。

    此后近三十年,老老实实的罗文安,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也没有发什么横财,甚至每次进山打猎采『药』也只是中规中矩的收获而已。但他也算是完成了大多数人的人生任务,娶了个贤惠持家的婆娘,对父亲也很孝顺,还养大了两个儿子,一个参军打仗,一个读高中即将待考。

    天『色』渐渐暗了,婆娘在灶头上忙碌,大锅里是蒸的木桶米饭,阵阵米香从‘缯子盖’的缝隙里随着水汽飘出来。小锅里是炒的菜,噼噼啪啪的作响,那是因为菜里面有油。

    坐在灶房门口,罗文安一口口地吸着旱烟,旁边竹躺椅上是他老爹罗十方,小七十岁的人了,身体非常好,老伴死了几年了。

    听着锅里噼啪的声音,罗文安恍惚回到了几十年前,那时候,锅里炒菜是没有噼啪声的,因为几乎是没有油放到锅里,炒菜从来都是加点盐,最多过年的时候,用肥猪肉贴一下锅,或者熬点油出来紧着吃,偶尔也吃点其他油,但总归日子是苦的。

    “唰~”

    第一个菜花菜炒肉已经炒好了,他能听出来那是婆娘洗完锅,再次倒油去炒第二个菜了。花菜炒肉是冬天里婆娘最拿手的菜,也是他最爱吃的。肥肥的猪肉,和花菜一起焖烧,那味道,龙肉不换。

    “还是现在的日子好啊。”罗文安心头闪过一丝感慨。“要是日子能够再好一点,那会是什么样呢?”

    “大儿,你说说,中奎在那个什么‘稀薄呀’,有花菜炒肉吃不?”

    老爷子虽然年纪比较大了,但身子骨可并不差,常年农活没有压垮他,到现在还是庄稼好手,平时最大的享受就是茶钱饭后,躺着躺椅上,和自己大儿唠嗑,扯一扯外面的生活。

    不过,今天却是有正事。

    “爹,不是稀薄呀,是在西伯利亚,村委会的宋仨儿说的,国家在那里成立了一个什么北海省,现在叫北海,以前老『毛』子叫什么贝尔加。”

    罗文安不算很有文化,使劲想了想,才想起中午去找村长宋高明时,这个和自己儿子还是同学的小伢子说的。“花菜炒肉估计是没有的,不过大娃在信上说,每天都有肉,牛肉羊肉啥的,吃的比家里好,那罐头都一盒盒地发到手里。”

    “罐头好贵的啊。『政府』有那么多钱啊?”罗十方没什么见识,也没出过远门,最远的地方就是扛着木头去县城卖,不过那还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他也就在村子里的杂货店,镇上的商店里见过那些罐头,家里倒是买得起,但他从不碰,有年大病,二女儿提了两罐来,被他当宝一样留给了两个孙子解馋。

    “爸,那不是一般的罐头,水果罐头,肉罐头,样样都齐,大娃说,部队吃穿用都很好,蔬菜也有的吃,只是冬天条件差一点,你不用担心他。”罗文安说道。

    “这个稀薄…算了算了,北海,北海说着顺溜。”罗十方见烟烧完了,立刻换了一小截旱烟,“希望大娃能够躲过枪子和炮啊,这年头,打仗必须打,但还是要保住自己的命,二娃还小,家里头还是指望他的。

    前几天我和他们摆龙门阵,说是这个地方倒一瓢水,都能结成冰,你现在是一家之主,这个移民的事情,可要想周到了。”[

    罗十方叹道,家里条件他知道,大孙子参军,二孙子念高中,按说条件并不算差,大孙子每个月都会按时寄工资回来,那可是一大笔钱,家里种几个月田,还比不上他一个月,小孙子读书厉害,高中成绩不错,据说有希望至少考个什么专科,运气好点能读技术学校或者其他大学。

    两个孙子都是他最自豪的,他一直认为,自己这一辈子,能见到两个孙子光宗耀祖。

    “我们罗家,祖坟葬的好,赶上了好日头,有个好国家,好皇帝。两个娃又争气,有文有武,村里头我们也算是头一号了。大孙子有见识,他说的那些东西,我不太懂,但我都信,现在就靠你拿主意了。”

    罗文安微微皱眉,老头子说的是前几天去银行收儿子罗中奎汇款时,收到的那封信。

    那封信让罗文安当晚就失眠了。

    他放下烟感,把烟火熄了,双手在衣服上使劲擦了擦,这才从的确良外套的内荷包里拿出了那封信。

    “爹:

    见信好。

    我要向爹报告一个重大的好消息,经过英勇作战,我们国防军西伯利亚方面军取得了重大胜利,收回了面积超过100万平方公里的贝尔加地区,俘虏了50多万苏联鬼子,那些被抓的老『毛』子,我一眼都看不到边,光是我们班,就抓到了几百个苏联鬼子,简直比蚂蚁还多,其他缴获的枪龘支龘『药』,坦龘克飞机,大炮,堆得比大山还高。

    另外,国家决定在这里成立一个北海省。

    爹你可能很快就会知道,国家要启动大移民计划,凡是家里土地少,地区条件的,都能通过这次大移民,迁到北海省来。

    爹,你没来这里,你不知道这里的土地有多肥。看起来到处都是雪,但一翻开雪,下面就是肥沃的上好土地,一眼望不到头。

    这次大移民政策,普通的三四口家庭,最开始也能分到最多二十亩地。而且,政委还说了,国家后续还会分更多的土地,暂时不分更多,是因为农用机械不够,大规模种植法展开,光靠自己和雇佣苏联人去种,效率低下,土地太多就容易荒废。

    除了分田地,可以非常便宜地雇佣苏联人种地外,还有现成的房子。

    二连最近就在监督苏联人盖房子,那房子,爹你是没见过,和县城的房子一样,那叫一个个居民片区,房子一排排的,既节约了土地,又能集中生活。

    张委员长照顾我们这些当兵打仗的人,把第一批机会给了我们,军人家属优先移民,享受优渥待遇,还能通过战功积分兑换更多的不超过100亩的土地,这些你可能不太懂,但绝对是好事。

    我反复想了想,又问了问政委,他说我家虽然不算穷,但条件绝对符合,可以在最早一批的移民名单中,到时候,除了能够最先选房子,还能最先选土地,条件非常好。

    爹,这个事情你一定要认真想想,政委说了,以后北海省是要大发展的,种地全是机械化,一个人能做十个人的活,苏联人也会当雇工,还有房子住,几十万苏联鬼子又在帮我们修大铁路,还要建民用大机场,以后会有大型军用运输机长期低价向移民提供返回内地的机票……

    爹,最后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被提升为班长了,政委让我好好干,说我有文化,思路活,表现好,以后说不定能当上更大的军官……”

    大儿中奎在信上说的事情,几天后就被证实,先是广播里全是战胜的喜讯,播音员的声音都激动地走样了,罗文安知道,儿子说的大胜仗是真的。

    每天都会有人羡慕比地问他关于儿子罗中奎的事情。

    当听到罗文安骄傲地说,自己儿子成为班长时,乡亲们羡慕的神情,他就觉得值得。为国争光不说,还为家争光,他认为这个儿子,最让人骄傲。[

    至于究竟100万平方公里是多大,究竟战果有多大,他不知道,什么坦龘克飞机大炮,他也只是听过,在乡政-府的宣传画册上见过,但实际概念完全没有。

    但他觉得,儿子的部队能够俘虏几十万老『毛』子,那绝对是非常了不起的。

    接着,儿子的同学,村长宋高明就向大家宣布了一个重大消息,说是国家要组织大移民,留坝地区因为条件比较艰苦,在第一批移民候选地区之列。

    公所和乡政-府都贴出了大红公告,每天都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在那里解释移民政策。

    宋高明说的那些好处,和大儿子在信里说的一个样,大的难以想象的土地,一户人的土地能够比十户人的都多,还有非常好的新房住,当然是冷了点,但听说以后小区会集体供暖。他不知道什么是供暖,以为可能是烧炭取火。

    不得不说,罗文安动心了。

    这辈子,两个儿子是他最大的骄傲。

    他家也不穷,老老实实做庄稼,偶尔卖点山货野物赚钱,再加上大儿子的工资,家中也是小有资产。

    但是,他罗文安没文化,却不代表没有雄心壮志。

    他最大的想法,就是要给两个儿子多攒点钱,为罗家的后人多改善一点生活状态。

    想到这里,他不禁抬头望了望四周的大山,以往感觉非常亲切的地方,现在却感觉有些闷。

    他不由想起了儿子信里描述的,那西伯利亚一大片一大片的农庄,那连成片的肥沃土地,做了一辈子庄稼的他,心思真的动了……

    虽然作为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作为一个故土难离的农民,他有自己最后的犹豫,也会有身为一家之主的小心翼翼,但他,还是想有个决定。

    而这个决定,他潜意识地想从别人那里得到。

    “娃他妈,你把腊肉拿出来,再做两个菜,然后去张三媳『妇』店里买点酒,我去叫宋仨儿过来唠嗑唠嗑。”

    “好呢,天黑了,注意下人家的狗,别被咬到了。”

    罗文安倏然起身,似乎下了很大的决定,朝着灶头里喊了一嗓子,就出门去了。

    十几分钟后,罗文安和一个二十多岁的‘西南装’青年走进了小院子,青年也是农民打扮,很朴实,但也有基层村官的味道,还带了个帆布文件包。

    “三老爷,你看我这个爱蹭饭的又来了。”宋高明笑着向老爷子打招呼道,他和罗中奎关系很好,没少来罗家蹭饭,他家里的条件,相比罗家差不少,主要是老头子身体不好,农活不行,从他读完书,当了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