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nbsp; 这可不是赵四娘前世没把本事学到家,而是她自幼所处的环境,就决定了她注定无法准确地标出燕国的语音来。
话说赵四娘一经穿越,就继承了前身所有的记忆,连带言行举止,也学了个八九不离十,燕国话自然是不在话下。可说的时候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真正到了注音的时候,她就发现有些明显应该区分开来标注的音,她却听不出太大的差别来。
举个例子来说,牛奶和流奶,刘德华和牛德华,在大部分人听来显然是两种不同的发音,可在小部分人耳朵里,这就是同样的发音,没有丝毫的差别。
要注音,首先要辨音,连音都辨别不出来,这还怎么标注?
正在赵四娘焦头烂额之际,姜荷莲子过来帮了她一把。
前世姜荷莲子在机缘巧合之下,曾得过一些音韵学方面的指导,在音韵学领域有多么高的造诣谈不上,对现成的彦文体系做出一些适当的修改还是勉强凑合的,这可是很大的助力。
再加上,姜荷莲子是土生土长的燕国人,那些个赵四娘听死了也辨不出来的音她很快就辨了出来,这也帮了赵四娘的大忙。
于是,姐妹俩一阵捣鼓之后,勉强适用于燕国官话的彦文体系就此诞生。
赵四娘很快就把这套注音体系运用到了启蒙课本上,在她把彦文的字母和拼写规则教给家人后,就让他们捧着书本自己读,自此她算是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解脱。
最一开始,赵四娘只是将这种彦文教给家人使用,并没有打算推广开来。毕竟,这种不怎么说得清来路的东西,还是能少一个人知道,就少一个人知道为妙。
到了后来,赵四娘发现自家铺子里有不少力求上进的伙计,他们中的绝大多数由于种种原因,失去了读书认字的机会,可直到现在他们依然葆有读书的诉求。既然他们有心向学,赵四娘自然会帮扶一把。自家扫盲的亲身经历告诉赵四娘,传统的识字方法效果不佳,还是从彦文学起比较靠谱。本着效率优先的原则,什么保不保密的,让它一边儿待着去吧!赵四娘想来想去,还是打算发放注好音的课本给他们,以便他们自学。
不过那些伙计为数不少,需要的书自然也不少。一本两本的话,赵四娘还可以自己动手标,可要是太多的话,就是有家人相助,那也是一个很难实现的工程。
一直到不久前,赵三娘在苏记的鼎力相助下,把赵四娘曾提到过的印刷作坊筹建好了,才用自家的作坊把这种带注音的书给印了出来。
说好了的,这种书是发给想识字的伙计的,让他们拿去认字的。宋知言这个家伙不说满腹经纶,可他都能写书了,几千个字肯定认得的,完全没必要去领这种启蒙课本。可他或许是觉得,便宜嘛,不占白不占,外面一本启蒙书至少要卖几百文,而赵四娘家的书是白给的,管它用不用得上,先占上一本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