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六章二战獠牙(六) (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俾斯麦”级主炮塔旋转部分的正面是720/A装甲板,侧面是440/A装甲板,背部是640/A装甲板,顶部由260-360mm的Wh装甲板覆盖。背部厚达640/A装甲是为了对付数量众多的敌舰从左右舷侧方向夹攻而设置的,
“俾斯麦”级的副炮塔拥有200/A的旋转部分正面装甲和160/A的露天炮座装甲,能抵挡轻巡洋舰级别的炮弹。第一甲板下面是290/A的上部舷侧装甲带+30mm的Wh装甲座圈,能抵挡重巡洋舰级别的炮弹。弹药输送通道通过其中一直延伸到穹甲,副炮弹药库位于穹甲下方独立舱段的中央部分内,受到640mm主舷侧装甲和200-240mm穹甲的保护。与主火力系统的防护情况相似,俾斯麦副炮火力系统的防护也是由上至下逐次递增。大部分其它国家的新式战列舰副炮塔都不具有俾斯麦这样厚重的装甲,这也是德舰全面防护的一个体现。
“俾斯麦”级的指挥塔立面装甲为700/A,顶部440mmWh,底部140mmWh。同时德国战列舰指挥塔的防护空间大,可以容纳更多的指挥人员和设备。此外该舰在后部舰桥上还拥有一个立面装甲为300/A的备用指挥塔,在主桅楼顶端还拥有一个立面装甲为120mmWh的装甲了望塔,是大部分其它国家的新式战列舰所没有的。该舰安置在三个装甲塔上方的三个主要探测和火控系统单元也安装有120-400mm不等的立面装甲,防护极为考究。
“俾斯麦”级拥有24个高压瓦格纳锅炉,两两放置在12个水密隔舱内,蒸汽输送管道直接穿过同样位于穹甲下方的副炮弹药库舱段通向6个主机舱,每个主机舱内安放着2台涡轮蒸汽轮主机,每8台锅炉同时向2台涡轮蒸汽轮主机提供动力,主机为6台Blohm&Voss蒸汽轮机,单机最大输出功率为90800马力,6台总功率达302400马力。每一主机驱动一个螺旋桨,直径为9.4米。
此外在过渡舱内有蒸汽输送转换结构,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交叉提供动力。“俾斯麦”级的动力系统设计功率为276000马力,但实际稳定输出功率高达300340马力,极速输出功率更是高达326052马力,使得“俾斯麦”级战列舰拥有稳定很高的航速。
“俾斯麦”级的主炮副炮射击指挥所在前后桅楼设有两处。前桅楼顶端安装有FuMO24型雷达和大型光学测距仪,FuMO24雷达的矩形天线高4米,宽8米,工作频率为736兆赫,波长约为162厘米,最大作用距离约为50千米。这种雷达性能本来完全能够在天气恶劣的情况下搜索水面,但德国的雷达设计没有采用方位显示器(也就是所说的P型显示器),仅有距离显示器,方位依靠天线底座的同步感应器驱动机械方位显示盘指示,因此这种雷达在对多个目标和曲折的海岸探测时非常繁琐,方位雷达仅能针对单个的目标才具备清晰的目标舷角关系,因此这种雷达只能用作火控目标指示。162厘米波长测量误差偏大,但能够满足战列舰在50千米距离上的齐射火控性能。德国海军也没有打算把这种雷达用在更复杂的探测场合,只是将天线与21米光学测距仪安装在一起仅仅用于火控。联合基座能够旋转360度,从战舰最高点环视海面。FuMO24雷达没有P型方位显示器的原因之一是德国纳粹高官们认为这种装置过于复杂和奢侈,这是“俾斯麦”号设计上的一个重要缺陷,利用P型显示器至少能够了解更复杂的海面态势。
德国海军采用两个这种FuMO24雷达和21米测距仪转塔来进行两个主要射向的火控。在“俾斯麦”号后舰桥上,同样布置了2部转塔,通常承担控制后部主副炮对第二个目标的射击指挥,或者在前桅楼雷达测距仪转塔被摧毁时,作为全舰火力的射击指挥备份。前桅楼柱型装甲结构一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