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乐文小说网 www.lewen5.co,最快更新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最新章节!

操的血腥清洗虽然是为了洗掉袁绍的世家根基,建立他自己的统治。但实际上曹操也只享受了一年红利,没来得及收回全部成本,就被刘备干掉了。

    所以,刘备得到的关东,虽然人口比预期少了,好歹贫民大多都有了田,很适合后续的休养生息发展。

    而且,不管刘备的人口普查做得多彻底,以当时的统计技术水平,隐户肯定不能完全根治。所以估计大汉全境账面人口2820万,实际总人口还是可以勉强够到三千万大关的。

    2800万,相比于原本历史上七十多年后、三国结束时,全国只剩1600万总人口(战争刚结束时官方统计才700多万人,隐户很严重,按照史学家估计实际应该在1600万左右),那还是多出了一半都不止,确保汉人统治的稳定、对四夷的威慑,那绝对是够用的。

    ……

    人口核查的事儿了解清楚后,今年剩下的最后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如何完善刘备北巡期间、李素帮他想的那套“用少量长期世袭免税券”,来换取那批早期持有大量战争国债抄引的勋贵,以放弃债券的方式换取免税券,以降低朝廷还债的财政压力。

    毕竟前面也统计了,要扛过战后重建免税期,朝廷的国债发行总额会超过五百亿钱,算上利息就是七八百亿。这个负担实在太重,而且抗风险能力很差。

    李素怕的不是朝廷缺钱,而是怕朝廷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用体系,因为中途意外而蒙羞。

    毕竟信用是很难建立的,一有风吹草动,你加税容易,可你的债券也会跟原本后世历史上、朱元璋的“大明宝钞”一样很快被人嫌弃,恶例可不能随便开呐。

    在诸葛亮家族放弃了五十亿债券后,加上李素的家族也带头放弃了一部分,再加上甄家、糜家的一部分操作,

    朝廷的总国债本金压力,从五百亿降低到了三百五十亿左右,压力一下子小了三成左右。将来预期的还债所需年限,也一下子短了至少四五年,甚至更久。

    当然,这里面李素放弃的那部分,也不是白放弃的,其中一部分也是为了他最近两波的加封县数。

    因为最近两年的统一战争里,他除了对淮南的征服以外,其他其实只是些围追堵截的工作,严格来说够不上每年加两个县,确实需要再凑点钱。

    当然这个性质不能叫“买爵位”,而是早就已经“毁家纾难”,现在来“放弃要债”,这样也好堵住将来民间直接拿钱买爵的恶例——

    你得是朝廷有困难的时候,主动用自己的钱帮朝廷做事,朝廷后来还不出来,非要减免,才会给换爵位。

    这就好比是“转股债”和“直接卖股权”的差别。直接允许鬻爵那肯定是不对的,等于直接卖朝廷的股份。

    而卖“转股债”的本质是发债,债还不起了,经营者主动依约把债权置换为股权,这不能说是直接卖股。因为只要他还得起,你就只能兑现债,拿钱走人,不能变成股东的。

    而且考虑到李素的封县数量已经等于关张赵相加之和了,为了降低仇恨,放弃一些债券,也是降低民间的猜忌。同时债转股这种形式,也不算“邀买名声”,对个人名声的作用,基本上算是正负相抵。

    最后,李素也适当参与一下这事儿,可以起到一个示范作用,同时让诸葛亮家的行为显得不是太突兀,也是对诸葛亮的一种保护。

    制度设计好之后,刘备和财部尚书刘巴最担心的,就是这种“可世袭的永久免税权”对朝廷的长期商税税源的影响。

    毕竟这等于是为了眼下一二十年的财政压力减负,给子孙后代套上一个细水长流的少收财源。

    所以种类和细节的设计,就必须很谨慎。

    为此,李素和诸葛亮这俩没用减记国债换免税(他们换的是爵位),就毫无心理负担地帮刘备出主意了:

    这些可继承的永久免税权,最好设立在科技进步比较容易实现的行业。

    比如假设糜竺家这次放弃个十亿,可以给他们换取“一万台宽幅棉布织机/织锦机的世袭永久免税权”。

    而假设一台宽幅织机一年的工商税是两千钱,一万台就是每年纳税两千万。等于是糜竺家一次性的投资,要五十年的免税才能回本。

    实际上,要是这个时代有稳定的金融体系和银行利息的话,糜竺这种投资肯定是不划算的,每年十亿增值的利息都不止2%了,哪怕永续免税其实也是应该的。

    但这个时代并没有严格的金融利息概念,民间借贷利率虽然高,却不是你想借出去就有人肯借的。朝廷给你永久饭票、给你永久认购“信托基金”的机会,富商还是应该珍惜的。

    不过,李素和诸葛亮之所以建议把永久免税设置在织机、瓷窑、制糖厂、钢铁厂这些领域,一个最大的考量,就是李素和诸葛亮知道这些领域可以有比较快的技术进步。

    或许十年二十年之后,这些行业会迎来爆发,新技术的应用会让产能飙升数倍。再过个几十年,或许能涨到目前的几十倍。

    如此一来,按照“产量”计算免税额的免税权,其实存在一个“贬值”和“产能通胀”的问题,真到了几代人之后,就没那么值钱了,也不会太影响朝廷的工商税税源。

    就好比现在一台水力纺纱机,才三十个纱锭,未来要是有八十个一百个甚至从其他角度改良、变得更先进的呢?

    而免税权适用于哪种机器,“免税铁券”上是写死的,现在给你免税一千台三十锭规格的纺纱机,未来如果有生产效率相当于三百锭的新机器,一台顶你现在十台,那么未来的免税权就会贬值到“只能免税一百台新机器”。

    这是用科技进步来对冲工商税的税源损失。技术先进后,免掉的那部分工业产能就没那么值钱了。

    理论上,李素和诸葛亮最希望有不长眼不懂科技的世家富豪,去屯“钢铁产量免税额”,

    哪怕给他们弄个每年一百吨的钢铁免税额,那又如何?现在占大汉朝年产量的百分之几,看似很巨大。以后冶金一进步,一百吨钢的产能啥都不是。

    如此操作,还有个最大的好处,那就是在让富商豪强们选择时,对科技缺乏信仰和展望眼光的人,会吃亏更多。而对科技有想法有预期的人,会更容易趋利避害。

    经过长期的倾斜发展,等于是国家在“不得不扶持一些世家勋贵”的大前提下,尽量选择性扶持更乐于投资科技、攀科技树的世家。

    跟后世的“扶持高新产业”有一定的异曲同工之妙。

    ……

    把这部分工作想明白之后,刘备算是彻底松了口气,原本觉得要勒紧裤腰带二十年还清国债,现在看来这个进程缩短一半都是有可能的!

    大不了就放开民间经营铁器嘛!只要不造兵器盔甲,只是用钢铁造民用工具,完全可以适度放一部分。而之前大汉朝从桑弘羊开始就搞盐铁官营,铁这种东西一放开永久免税权,抢的人肯定很多。

    刘备就在这样心病尽去、心情愉悦的状态下,即将迎来章武七年。

    天下虽然统一了,考虑到战后剿匪和完全恢复社会秩序还没实现,刘备也不急着改年号。

    而就在这个当口,又有一个好消息传回来,总算是赶在了年关之前。

    原来,是上半年的时候,刘备派人带着孙权的书信,去海外寻找和劝降周瑜,这事儿总算是有了眉目了。

    周瑜在了解了中原的情况后,终于放弃了对抗,愿意归顺,而且他本人也可以入朝,请求朝廷改封。

    周瑜带了大约一两千的心腹士兵,五十条海船,还有他这五年在外面的殖民户籍、地图,亲自到雒阳投降。

    当然了,他在海外还留了数千士卒、两三万海外拓荒的汉人百姓,还有数万被他征服的夷人。周瑜在外面殖民种田五年,治下总人口规模也就勉强十万人而已,放内地也就相当于几个县而已。

    不过人口不重要,态度很重要。考虑到是和平归顺,刘备还是可以给周瑜开个不错的官职和爵位的。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