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mes/lewen/images/apple.png)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第156章 凤凰涅盘!
许和平面露欣赏表情。“不愧是何勇,你何止是略懂,分明就是精通历史之人啊!”
“许老师过奖了!”
许和平摇了摇头。“何勇,你不必称我为老师,你我平辈论交,我痴长你几岁,你称我为兄即可!”
“好啊,恭敬不如从命!”
许愿插话。“何叔,听你的说法,倭人也是因为向往盛唐文化才派出遣唐使的么?”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倭人向往盛唐文化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挨打才学乖的!”
“何叔,原来唐人曾经揍过倭人啊,你详细给我说说好么!”许愿面露期待表情。
何勇来了记摸头杀!
“此事要往前推到隋炀帝时说起,当年隋炀帝执政时收到倭人递交的一封国书。”
“哦,国书上写的什么?”
“国书上写的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的落款写了一句话。”
“什么话?”
“日出处天子致书于日落处天子!”
许愿追问。“这是什么意思?”
“倭人自诩为日出处天子,而将我国皇帝称为日落处天子!”
“倭人还真是癞蛤蟆打呵欠--好大的口气!”
“我国古代奉行的宗藩朝贡体制,在此体制下,只有我国皇帝才能称之为天子,宗藩只能称王,倭人自称天子等于是向我国宗主地位发动挑战!”何勇对这段历史如数家珍。
“何兄请往下说。”
“隋炀帝接信后大怒,不但没有给倭国回信,还准备征讨倭国以正名份之意!可惜后来隋朝倾覆,作战计划未来得及实施,便只能搁置了!”
“何兄说得很生动啊!”
许愿面露好奇表情。“隋炀帝不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么,何叔似乎还很欣赏他,我想不明白!”
“暴君也不是谁都可以做的!隋炀帝虽是亡国之君,但在任上开通大运河,打通南北经济大动脉,为盛唐崛起打下了深厚根基!”何勇侃侃而谈。“正可谓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我明白了!”许愿顿了片刻后询问。“唐朝与倭人之战又是怎么回事?”
“隋唐之时,高句丽崛起于辽东及棒国一带,扩张势头明显;隋炀帝、唐太宗都曾经亲征过高句丽,但没有完全将其征服!”何勇侃侃而谈。“唐高宗继承太宗遗志,派出大军欲征服高句丽,倭人为扶持亲倭傀儡余丰璋,不惜贸然派兵介入,与唐军在白江口一带相遇。”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此战是中倭第一次大规模作战!”许和平回应。
“没错,据史料记载,当时倭国派出5万大军,1千多条战船气势汹汹的向唐军扑来。”
许愿插话。“当时唐军有多少人呢?”
“唐军只有2万人左右,战船只有2百条。”
“这样看起来倭军人数、战船优势很明显啊!”
“话虽如此,唐军当时也有着独到优势!”何勇作了个手势。
许愿追问。“什么优势?”
“第一个优秀是技术方面的优势,唐军战船虽然少,但都是设计精良的大船;而倭军则是小船,坚固程度赶不上唐军!”何勇回应。
许和平插话。“大唐工艺独步天下,倭人自然望尘莫及!”
“倭军与唐军几次交战都失败了,损失相当惨重!”何勇继续讲述。“倭将为挽回颓势,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将战船连接在一起,试图凭借数量优势来弥补技术方面的劣势!”
许和平插话。“这不就是连环船么?当时的倭人肯定不知道赤壁故事,否则也不会做出如此愚蠢举动!”
“没错,这就是唐军的第二个优势,主将刘仁轨乃是熟读兵书足智多谋之人,曾经参加过隋末农民战争的他有着丰富的战争经验!”何勇又伸了个手指。“他抓住战机,命令放火烧倭国连环船!火烧战船之计大获成功,一时之间,海面上尽是被焚毁的战船,漂浮的倭人尸体;倭人无奈之下只能仓皇逃窜!”
“此战刘仁轨以少胜多,打掉倭人的嚣张气焰,打出了将近千年的和平!”许和平附和。“你描述的也很生动啊,仿佛这一幕就发生在眼前!”
许愿握舞着小拳头。“痛快,打得好,打得妙,打得呱呱叫!”
“倭人自隋末起便生出与我国争雄的野心,然而白江口一战,让倭人感受到大唐文化、科技等全方面碾压,暂且收起了野心!”
何勇越说越来劲。“倭人开始以大唐为师,大量派遣遣唐使来华,学习种花文化。”
“何兄弟,你说的没错!”许和平回应。“当年遣唐使河内坂良那在参观完玉佛之后,起了歹心,想将玉佛窃回倭国;他放火烧毁明堂,趋乱偷走玉佛!之后,便畏罪潜逃了!”
“这个河内坂良那真是卑鄙啊,一边学习一边盗窃!”许愿面露鄙视表情。
“则天大帝责令连衡寻回玉佛,连衡经过仔细分析,认定河内坂良那会从扬州返倭!”许和平继续讲述。“他成功堵截到河内坂良那,激战一场后带回佛身,佛头就被河内坂良那带回倭国!连衡带着佛身准备返回的时侯,却发现了缉捕他的文书!”
“爹,朝廷为什么要缉捕连衡?”
“原来当年看管明堂的除了连衡之外,还有一名副统领名为鱼朝奉;鱼朝奉为求脱罪,诬告连衡与河内坂良那里应外合盗窃玉佛!”许和平回应。“武则天遂命鱼朝奉寻回玉佛,连衡无奈之下,只能先把佛身藏好,择机夺回佛头,洗刷自己的怨屈;鱼朝奉搜索很严密,连衡为避难改名为许;鱼朝奉因为没找回玉佛,也弃官归隐,改姓为姬。”
“连衡,不应该是许衡后来怎么样了?”许愿追问。
“他数次东渡倭国,寻找河内坂良那;但河内坂良那作贼心虚,改名为木户坂良那,许衡自然找不到他!许衡后来含恨而终,嘱咐后人定要寻回佛头!”
许和平娓娓道来。
“我们许家先祖一直没有放弃寻找佛头,但从唐到宋,一直没有找到关于佛头的线索!”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