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黄金救不了金融业,反而给了它最致命的一击,金融被彻底击垮了,自由市场这条船的沉没掀起了巨大的金融海啸,以惊天狂澜的姿态席卷了整个世界。
破产、失业、流落街头、食不果腹……
因为科技进步带来的强大生产能力,很多人自生下来开始就没有品尝过饥饿和寒冷的滋味,但现在,他们把他们以前从来没吃过的苦头,一一补上了。
都市中的人们第一次体会到了荒野上那些因为资本的野蛮扩张而失去所有生产资料和公民身份的流民们的痛苦生活。
痛苦带给人们愤怒,同时也令人们开始思考。
愤怒在压抑和绝望的生活中不断积蓄,越压抑越绝望,就越愤怒。
许酆阎冷眼旁观着这一幕,等待着、期待着人民的觉悟。
日升月落,斗转星移,时间的悄然流逝中,愤怒的人从一个变成两个,从两个变成四个,从四个变成八个……
很快涌动的人潮冲破了现行秩序的堤坝——这座堤坝已经被许酆阎的两次打击搞得破破烂烂的,只要人们站起来,就能轻易冲过去——冲过去的人潮浩浩荡荡奔腾在已成废墟的世界中。
不再指望政府和公司,不再依靠资本和市场,这一次,他们要靠自己的双手改造这片废墟。
就像他们的祖祖辈辈那样,千千万万个最普通的劳动者和生产者塑造了这个世界,他们已经明白了这一点:改天换地的力量,就在他们自己的手上。
对于这个他们一手塑造的世界,劳动人民拥有天然的、正义的、不可辩驳的所有权。
而那些资本家,不过是窃取了工人劳动果实的贼偷罢了。
他们并不比任何一个最普通的劳动者高明多少,甚至还要卑劣得多。
他们曾以卑劣和无耻把持这个世界,以粉饰金钱的虚荣和谎言欺骗这个世界,而今天,觉悟了的高尚的人们,不会再给他们这个机会。
当多数人想明白这个道理时,世界便不一样了。
在许酆阎这个强有力的外部意志的推动下,一切有利于文明发展和进步的因素都被放大,一切正确的先进的思想都得到了最广泛地传播和宣扬,对世界和人类自身的改造,就这样变得水到渠成自然而然。
底层工人们自发组建了新的工会,自发回到了他们曾经的岗位上。
当做出这种选择的人多起来时,失控的世界突然间被拉回了正轨,就好像那难堪的混乱、破产和饥饿是从不曾存在过的虚假梦幻。
似乎他们只是休了一个长假,而后就若无其事地重回到自己曾经为之奋斗和奉献的岗位上,只有腹中那因为饥饿而隐隐痉挛的胃部告诉他——他们真的经历过金融危机和失业浪潮。
那些回到工厂中的工人们推举了新的领导者,以曾经的技术骨干为主,取代了曾经领导他们的人,而后工人们惊讶地发现,生产效率竟可喜地提高了。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社会大生产和大劳动中,最富有劳动经验的人们顺理成章地成为劳动者中的管理者,比过去一切管理者都要高明得多。
人们在劳动中学习新知识、锻炼新技能,很快就得到了脱胎换骨的改变,世界刚一走出金融危机的泥潭,就一头踏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在全球全人类规模的集体劳动中,大量新的生产关系开始涌现,一个个“劳动统筹工作组”取代曾经的管理者和领导者,成为一线工人们新的直属领导部门。
而这个部门中的人,和最普通的工人之间唯一的区别,只是分工的不同。
劳心者不再高于劳力者,治人者并不比受治于人者更高贵。
有人负责制定计划,另外一些人负责执行计划。
解决金融危机的办法就是这样简单——制定一个生产计划,然后完成它!
这场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金融危机,就这样被彻底平定。
不是依靠自由放任或休克疗法,而是用最坚定的计划经济和集体主义。
工人回归工厂,农民回归农田,货运司机川流不息地奔驰在大路上和船舶员、飞行员们一起将必要的生产生活物资带到每个人的手中。
在整个亚欧大陆上,社会像是化成了一台巨大的机器,每一个人都是这台机器上的一个螺丝钉,无数人分工明确、齐心协力,为面包、为牛奶、为美好的明天而埋头苦干。
东欧平原上,俄国人喊着整齐的号子,涌入了工厂,在伏特加和大列巴的加持下,他们爆发出壮烈的生产热情。
没有人抱怨或是质疑,刚刚过去的金融危机似乎勾起了俄国人心中的阴影,他们对自由市场的不满已经达到了顶峰,转而自发回忆起了曾经的集体生活。
他们似乎天生就适合这种生活,天生就应该过这种生活。
短短三个月时间中,一百二十台超级计算机在西西伯利亚的永久冻土层上建立起来,在精密的计算下,一个遍及东欧的统筹网络被搭建起来。
绝对正确、绝对光荣、绝对科学的意志流淌在电路之中,在社会经济学和生产科学的计划统筹下,在精准的物资生产和分配体系下,每个人都感受到了融入集体的快乐。
饥饿和贫穷不再是俄国人的问题,炼钢厂内,钢铁工人们醉醺醺地倚靠在钢铁熔炉旁,将铁水烧得赤红,灌入一个又一个巨大的模具。
纺织厂中,女工们三班倒地活跃在生产线上,厚重的棉衣棉被和各式各样的保暖衣物被生产出来——此时的俄国已经步入十月,寒冬即将来临,在计划中,她们需要在酷寒冬季真正到来前,生产出足够满足全国人民需求的御寒物资。
矿场上,矿工们开着工程装甲,用核弹炸开一座又一座矿山,挖矿的坑一路深入地幔!
一座座核电站拔地而起,粗大的管道延伸到从北冰洋中,提取氘和氚,在天网暗中的科技援助下,聚变的火花闪耀一千七百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从能源到原料,再到初加工、精加工以及最后发放到每个人手中的成品物资,都凝聚着全体俄国人的劳动。
在他们的流水线上,流动的永远是下一代产品,科研院所中,海量的科学家用他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