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乐文小说网 www.lewen5.co,最快更新回头万里最新章节!

    不过好在有宋一朝时的社会风气还远不像后世满清时那样充满奴性,朝庭也极少因民间对皇帝的风评而进行残酷血腥地镇压。所以士子们可以放开了评论朝政,甚至私下点评皇帝的品德得失,其中因言获罪的案例却十分之少。

    宋君鸿的言行恰好是处在“犯罪”不足而“失礼”有余的情况之间。柳重楠和方邵尽管脸上变了颜色,却只是互相对视了一眼,一时讷讷的停住了口,再没有过多言语。而史福则是眼中的惊奇之色一闪即逝,毕竟这一路上他见了太多这个少年郎的怪异言行,多少已经有点见怪不怪了。

    何况此处也已经鲜有其他人逗留,就算柳丛楠和方绍两人打算告官,只要自己提醒下宋君鸿咬紧了牙关,打死也不承认,他们又能奈何?

    宋君鸿却并没有太在意身边其他人的脸色变化,只是攒眉慢慢地思索着宋真宗这人的一生作为。

    按自己的记忆,这宋真宗赵恒应该是宋太宗的第三个儿子,也是宋朝的第三位皇帝,在位时间长达二十五年。他可以说是一个极大的幸运儿,因为在宋时,那种由嫡长子继位为主的宗法制度早已经开始成为普世推行,并且成为不容撼动的世俗铁律,在这种宗法制的规定下生而为老三的他本来绝没有资格去继承皇位的。但老天爷却先后让他的大哥赵元佐发疯、二哥赵元僖暴死,于是乎赵恒便捡到了这个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所以宋真宗难免迷信了点儿,有些时侯喜欢玩点“不问苍生问鬼神”的迷信游戏。但好在天下已经大定,又有大宋朝日渐成熟的文官体制扶持着,也不曾闯下什么太大的祸事来。其余时侯不管是为人还是为帝都中庸了些,不折腾,但也不算太昏聩,无为而治。在位二十多年,最大的事件莫过于恰巧赶上当时北方的辽国大举入侵,后来在宰相寇准力排众议的规劝下,咬咬牙哆哆嗦嗦地御驾亲征。宋辽双方会战于距首都汴京三百里外之澶渊,结果明明宋险胜辽国,但因宋真宗惧于辽的声势不愿久战,不顾寇准的反对,以每年进贡辽大量金银为“岁币”于澶渊定盟和解,双方从此罢兵,辽国全面退兵至大宋境外。历史上称为“澶渊之盟”。从此以后,宋国对于北方游牧民族,总是又恨又惧。奈何自五代时期燕云十六州的丢失,汉人已失牧马良所和战略缓冲,“澶渊之盟”后宋辽两国有着长达百多年的大的层面的和平,只是虽无割地失土,但每年都要输出金钱供养辽国,成为大宋朝的负担和不愿多提的忌讳。

    澶渊之盟可以说是宋真宗一生的最大的一个让人诟病的地方,比起他的父亲和伯父,他的武功终是不足。

    但宋真宗对于文人却是格外的优容,这点与只因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要了南唐后主性命的父亲宋太宗大为不同。宋真宗崇尚佛道,也极为重视读书的文人士子们。他一方面大搞什么“天书符瑞”、“泰山封禅”。另一方面却又大力扶持社会上的各种劝学风气。

    连后世被人用滥的什么“千钟粟”、“黄金屋”、“有颜如玉”等名句其实都是出自这位皇帝所作的诗作《励学篇》。在他的扶持下,赵宋王朝的社会风气由创国初期的“一条军棍打遍八百军州”的“武夫纠纠”迅速转向了“半卷论语平天下、半卷论语治天下”的“文质彬彬”。

    在这个时代里,人们要想出人头地,要想报国平天下,要想一展胸中报负,都要通过寒窗苦读,然后金榜提名来实现,“学而优则仕”,是在所有人眼中一条由金砖玉石铺就的通天大道,从此在大宋王朝里文官的地位开始不断攀升,甚至已经远远凌驾于武将之上了,这种情况在之前的五代十国中完全是不可像想的。但即便已经如此文武失衡了,这位宋真宗皇帝甚至还在他的诗作中不厌其烦地一再谆谆告诲着天下百姓们:

    “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无车毋须恨,书中有马多如簇。

    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

    大宋朝重文轻武,以至如斯!

    也正是因为了这一层原因,大宋朝的读书人们对宋真宗的感情可说是极为的复杂,既含恨于他居然跟辽国签订“澶渊之盟”这一历史上的奇耻大辱,以及在其任内大搞鬼神迷信活动劳民伤财,但又很坚决地肯定宋真宗有“蓄天下之望以养士”之高瞻雅量。认为其对于民间劝学风气的形成不无功绩,尤其作为直接受益阶层的读书人更是对此赞不绝口。

    于是,仅能作为“守成之主”的宋真宗,却在历史上并无多大污名。必经青史也是需要人来书写的,而掌握笔杆子的,总是读书人。

    由此可见,一个皇帝并非可以真的为所欲为、百无忌惮,最起码他要想在死后不至于落得个千古骂名的话,就要花点力气多多的讨好一下读书人。在这方面,秦始皇是个失败的反面典型,但大宋朝的真宗皇帝却成功了。

    从此点来推断,那么宋真宗给岳麓书院的牌匾题字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此时,宋君鸿才会终于明白过来这字中所蕴含的“傲气”从何而来。就算是宋真宗这人性子里并不是有如宋太祖、宋太宗那种跃马冲阵、一人一剑打拼下个江山来的那种狠厉与狂武,但一个人天天坐在龙椅上接受天下人的朝拜与礼赞,称孤道寡惯了,那想没有点狂傲之气也是不可能的。

    柳重楠似是对这所自己从小生长的书院的风光故事极为熟谂,此时略略镇定下心神后便接着向众人继续解说道:“我们的岳麓山历经千年而弦歌不绝,学脉延绵。岳麓风光秀丽,自古以来就有文人雅士不断来此讲学,本朝开宝九年,时任潭州太守朱洞朱明光大人听闻有僧人和士绅在此常年开坛讲学,只是学堂狭隘,客不下八方慕名而来的学子,所以由官府发动士绅们一起捐资兴建,正式创立岳麓书院。那时这院门俗语本叫‘中门’,因江岸建有石坊,也曾名为‘黉门’。随着时间推移,不仅书院的格局越来越大,名气也是越来越为天下人所广知。终于到了大宋大中祥符八年时,当时便是这位真宗皇帝在位,他一心劝学,经调查发现岳麓书院办学很不错,又闻书院的山长周式以德行著称,特别召见周式,愿拜为国子监主簿,请他留在京城讲学做官。但周式心系岳麓,仍奏请归院讲学,我大宋真宗皇帝感佩至深,就亲笔书赐‘岳麓书院’大字制御匾悬挂于大门正上方,并赐经书古藏万卷,岳麓书院从此名闻天下,前来求学者络绎不绝,进而更一跃成为了我大宋朝四大书院之首。”

    “可是这匾额上为什么没有真宗皇帝的题名和宝印?”宋君鸿纳闷地问道,如果一开始匾额上就有这么些个东西,他也不至于因为失察而出这么个丑了。

    “这便是我们真宗皇帝高明的地方了。”柳重楠笑道。“这匾额之上如果盖上了御宝,题上了真宗皇帝的名讳,那么再架在这大门上时,还不让每天从这门里进出的人都需不停跪拜磕头啊?谁受得了这个?怨愤多了恐于天子育贤礼士的雅名有损,反倒不美了。”

    宋君鸿琢磨了下觉得柳重楠说的也对,如果自己遇上这种情况,顶多一开始时会过来瞧眼热闹,发发怀古之情思,但以后赶路时却宁可都绕道走也不找这麻烦的。

    “所以,真宗皇帝赐了这个无印无落款的匾额。皇帝亲题御笔,为表隆恩显赫,匾可是宫中御制,然后从京城汴梁一路鸣锣敲鼓的送到了这书院中,天下瞩目,任谁也不能说书院这匾额作了假。但也正因这无印无落款,所以便免除了来往人众的跪拜参谨大礼。师生们日日从这匾额路过,可轻松自在,但每当抬头凝视这匾额时,又无不从心中平生一股自豪之感。”

    宋君鸿闻言及此,也不由得抚掌喟叹:“真宗皇帝此举,的确是高人一筹。他敬重了读书人一分,天下的读书人也必以十分、百分回报以之。自此天下贤才,尽入其彀中矣!”

    大宋朝士子的地位高,不是凭空而来的。一方面是经历了五代十国不停发生的篡国乱世后,皇帝们对拥有兵权的武将们怀有先天性的警惕,自然大力抑武崇文。另一方面,大宋朝的读书人们骨头着实是太硬,连皇帝后来都不得不巴结他们,以图个和衷共济。

    但书生们不是商贾,不是区区金钱可以收买的。所以皇帝就以超常的礼遇来对待这些手里握有笔杆子的书生们。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号称“帝王与士大夫共天下”的王朝,大宋朝的君主们在不得不略多分一下权力给文官集团后,也懂得如何去更好的讨好读书人。

    最好的讨好,便是让对方知道,我很重视你们!我敬重你们的才华,我很敬重你们的品德。

    尽管这些礼遇和令名有时侯不值一文钱,但天下的士子们却甘愿为此向君主舍身以报!所谓“知遇之恩”无外乎如此——若彼以国士待我,吾宁不以国士报之?

    金钱可以买来利用,但只有尊重,才能换来永恒的尊重。

    这份来自王朝最高层君主方亲自发来的尊重,竟让此时已经时隔两百载悠长光阴的后世书生们兀自倍感自豪。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这便是身为礼仪之邦、衣冠上国的大宋朝读书人的自豪感,身为名闻天下的岳麓书院学生的自豪感。”柳重楠说这话时,拳头紧握胸前,激昂的说道,目光中闪烁着精光,充满了对这个牌匾故事中大宋真宗皇帝和书字山长周式之间“君亲臣贤、君臣相得”佳话的向往。

    这是大宋朝,乃至中国两三千年历史中所有读书人共同的向往。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