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重新回到最初的起点,真正将全部心思都用在如何打好眼前之战上面,继而形成了自己对蛮夷作战的独特见解。
这真是屁股决定脑袋,在其位谋其政。或许公孙瓒之前就深入地想过这个问题,但那时他即便想到了也不会去做,因为他的视线始终盯在大汉州郡,注意力始终放在自己的敌人袁绍身上,必须集中优势兵力对付袁绍麾下的冀州军。但现在就不同了。他已不是幽州之主,而是一位领兵征战的将军。统筹全局的事,还轮不到他操心。自有主公李利和一众谋士去谋划,他所面对的就是如何领兵打仗,其它事情一概和他无关。
摆正位置,端正思想,公孙瓒用了半年时间才调整过来。在此期间,李利一直陪着他,待他甚厚。并委以重任。而这也是公孙瓒能够迅速调整心态的关键因素。否则,如果李利对他半信半疑,猜忌他。怀疑他,甚至派人监视他,那么结果将是另一番场景。
事实证明,人与人之间只要做到将心比心。心换心。八两换半斤,真心付出就会有回报。(备注:秦律十六两为一斤,半斤就是八两。)
公孙瓒这番话引起了李利的深思,而诸葛亮听到这番话后眼中更是异彩连连,暗自咂舌。平心而论,诸葛亮确实想过除掉公孙瓒,因为李利接手幽州之后公孙瓒便彻底失去了利用价值,不但对李利毫无益处。反而还会影响幽州的安定。有鉴于此,诸葛亮曾授意赵云伺机除掉公孙瓒。将其彻底抹杀,永绝后患。可是赵云并未执行,以至于公孙瓒到现在还活得好好的。
为此,诸葛亮颇为懊恼,却又不便直接询问赵云。这一路上他还在思考这个问题,按理说赵云不会轻易抗命,应该是遇到了阻力。但现在,诸葛亮却有些庆幸公孙瓒还活着,因为他刚才那番话确实发人深省,颇有见地。
正如公孙瓒所言,轲比能不足为惧,他是死是活都无关大局,但轲比能却是第一个向李利投诚的蛮夷首领,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一旦轲比能战死沙场,不管他是否心怀二志,在他尚未反水之前便不能死,否则就会影响李利的声誉,给诸多蛮夷首领造成一种假象:反抗是死、投降也是死,与其这样,还不如拼死一搏,血战到底。这种局面是万万要不得的;尽管西凉军兵强马壮,却不能全部耗在与蛮夷作战当中啊!
想到这里,诸葛亮接着公孙瓒的话茬,谏言道:“主公,公孙将军所言有理。眼下我等虽然怀疑轲比能居心叵测,另有图谋,却没有抓到任何把柄,全是臆测而已。加之,这一路上他并未露出丝毫反意,兵马调动也没有异常。由此,微臣认为,即使轲比能心存二志,他现在也还处于徘徊观望之中,不到最后一刻,他便无法下定决心。倘若真是这样的话,那么一切就有挽回的余地。如此一来,我军就有必要立即挥军出击,以免他帐下鲜卑铁骑全军覆没。然而,为了稳妥起见,微臣建议我军出击之时无须直接救援鲜卑铁骑,让他继续率部与蛮军厮杀,而我军则从鲜卑铁骑后方绕行至蛮军正面或侧翼,发起进攻。如此便可一举两得,不至于落人口实。不知主公意下如何?”
沉默半晌的李利李闻言后,微微颔首,当即下令道:“传令赵云所部无双铁骑攻击蛮军左翼,公孙瓒率领中军战骑进攻蛮军中军,李挚、陈到、马岱、马铁等将领,随中军出战;阎柔、严纲、齐周、鲜于辅率领四万步军随后压上,以弓弩压住阵脚,不得号令不可后退半步!”
“诺!”众将领齐声领命。随即,伴随李利的中军大纛快速前进,八万步骑迅速奔赴东麓战场,而位于大军前方的赵云所部则率先赶到,迅速投入战场。不过赵云率领的无双铁骑并未解救被蛮军围困的鲜卑铁骑,冲出山道后直奔蛮军左翼杀将而去。
继赵云所部之后,公孙瓒率领中军两万余战骑杀进战场,直接朝着蹋顿的帅旗发起攻击。而随后赶赴战场的四万步军则在东麓山脚下扎稳脚跟,构建防御工事,放置鹿角、拒马栅栏,架起一架架车弩。而后巨盾兵在前,长枪兵紧随其后,长枪巨盾将弓箭手掩护在身后,推着车弩,稳步推进。这样以来,这场遭遇战演变为阵地战,轲比能率领的前军对阵蛮军右翼,赵云所部骑兵对战蛮军左翼,公孙瓒率领中军进攻蛮军中军。六万战骑冲锋在前,后面有四万步军压阵,步步紧逼,再度与蛮军展开决战。
当两军在东山脚下的旷野上展开大决战之时,李利带着诸葛亮和参军田豫登上白狼山东面山顶,金猊卫副统领史阿率领五百亲兵随行保护。
一行人伫立在山顶上,可将山下两军厮杀尽收眼底。直到这时,李利和诸葛亮才真正看到蹋顿率领的蛮夷大军。蛮军兵马确实不少,足有十五六万之多,不过其中近乎一半的蛮军都没有甲胄。显然这些人都是被蹋顿临时征召来的部落青壮,兵器长短不一,弓箭也极其粗劣,其中还有很多十来岁的孩子。
————————未完待续————————————(未完待续请搜索飄天文學,小说更好更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