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袁将军别来无恙?”
“嗯?莫非袁某曾与大将军见过面,为何袁某毫无印象?”
“袁将军今非昔比,贵为诸侯盟主,挥斥万军,威势一时无两,贵人多忘事亦在情理之中。昔日李某冀州之行幸得袁将军多番照应,方才不虚此行,收获颇丰;将军厚赐,李某一直感念于心,不曾或忘。
或许袁将军已经将此事淡忘,不过将军之子袁二公子想必一定记得李某曾在冀州一游,那日我与令公子一见如故,交情颇深。怎奈李某身不由己不便常住冀州,只得匆匆别过,临行时恰逢将军途径无极前去拜会,奈何你我二人缘分浅薄,未曾谋面。阔别半载,不承想今日方能会晤,真乃时也命也,或是天数所定,实非人力所能改变。不知袁将军以为然否?”
夹枪带棒地说完话后,李利脸上洋溢着淡淡的笑容,双眸灼灼地注视袁绍,眼神中透着一抹促狭讥讽之色。
袁绍神色微变,双眸怒视着李利,眼神阴冷而狠厉。不过他对自身情绪的控制力度把握得很好,没有当场发飙,也不会在双方数十万大军面前失态,似乎是不为所动,依然保持着诸侯盟主应有的自身涵养和心胸气度。
“哦,原来如此。没想到犬子竟能与大将军相熟,此乃犬子之幸也。只是大将军既然亲往冀州游历,为何事先不告知袁某一声?若是袁某早知大将军造访,必然盛情款待,一定让大将军玩得尽兴,或许大将军还会喜欢冀州,甘愿常驻于此呢?倘能如此。袁某就不必亲自登门拜访,也不会有今日之举了。大将军以为然否?”
这番开场白,袁绍和李利之间似有默契,既没有恶言相向,也没有过多的寒暄客套。但交谈之中双方言语虽然听起来和和气气。实际却是唇枪舌剑,互不示弱,寸步不让。
这一幕,或许很多兵士不明就里,还以为双方统帅不愧为威震一方的霸主,彼此间都已是剑拔弩张、厮杀在即。却还能谈笑风生,当真是大将风度,处变不惊啊!但是,双方阵前的其他诸侯和将领,却是听出了各自统帅的话外之音、言外之意,这番话看似寒暄客套。实则暗藏机锋,互相讥讽。
李利嘲笑袁绍贵为冀州牧却让他想来就来、想去则去,非但来去自如,还从冀州赚得盘满鉢满,收获巨大,顺带羞辱了袁绍的儿子一番。而袁绍则讥讽李利偷偷摸摸、藏头露尾,堂堂朝廷大将军却不敢光明正大的前去冀州。反而使用下作手段偷偷潜入,继而灰头土脸地仓皇逃离;如果他早知道李利会去冀州,定叫李利有来无回,就此葬身于冀州境内,也省得他大费周章地联络各镇诸侯联手征讨李利。
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礼仪,士族占据天下主导地位,儒学被世人所推崇。但凡有身份有地位之人,不管双方之前是敌是友,亦或是素有旧怨或嫌隙,见面之时都会礼数周到。很少有破口大骂的场景出现。如真有这等事,那就说明其人粗鄙不堪,不识六艺,不懂礼数,往往会被人鄙视。被士族所排斥。
大环境就是如此,并非个例,因此不管什么人都必须遵守,否则便是自降身份,自取其辱。
李利虽是重生之人,很不习惯这些虚伪做作的俗套约束,却也不得不遵行时下的诸多规矩。不然的话,他便不是特立独行,而是数典忘宗,一意孤行,必被世人所排斥,根本无法建立今时今日的霸主地位。
此刻听到袁绍暗含讽刺的一番话,李利轻抚着金猊兽王颈背上的竖立鬃毛,脸上挂着淡然的笑容,神色自若,神情平静而泰然。
“袁将军太客气了。实不相瞒,前番冀州之行并非李某不愿久留,而是还不到时候。民间谚语道:一口气吃不成胖子。当时李某自顾不暇,哪有闲工夫提领冀州,故而暂时将冀州托付给袁将军,待时机一到,李某自当常住冀州,就不劳袁将军费心了。”
语气稍顿之中,看到袁绍气得眉头直跳,似是怒火中烧,李利不等他开口说话,便继续说道:“圣人云:来而不往非礼也。袁将军难得前来踏入李某辖境之内,此次既然来了,就不要急着回去;函谷关距离长安不远,李某一定要略尽地主之谊盛情招待袁将军,挽留将军多住些日子,久居于此也无不可。正好天子时常念叨袁将军,称将军乃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