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三日后,我和师父送别了老猪仙,或许这次送别,不知道下次再见是何年何月,然而修道之人不问年月,也从不说送别。只是在我心里早已把老猪仙当成亲人看待,此次师父的生死劫若非是他,恐怕根本无法度过了。他对师父的情义我也明白,在他心里,师父永远是他的师兄,无论到了什么时候,只要师父有难处,他便会豁出性命赶来相救。
人生若是有这样的至交好友,哪怕只有一两个,也知足了。然而送走了老猪仙,我和师父也告别了山中雅居,至于青乙先生,已经无心再管世俗之事,不能陪着我们游历天下,倒是倍感惋惜。田胖子为我准备了些干粮,别的没说什么,仅仅一声保重,让我心暖。
走之前,我们已经打听好了路程,距离江西云居山那一带,近乎千里之遥,少说也有实打实的九百多里路程。不过这次师父没有反驳我,由我买了两张火车票,三日后,我们来到了江西省九江市一带。
再往西南方向百里余,便是云居山了。不过这次我们没有打算再坐车,因为我们身上带的钱,早已花的差不多,临走没有接受青乙先生的资助,我也对师父无言以对。好歹人家江湖救急,却总是不肯要,害得我们接下来的路程就得用双脚丈量着前往了。不过为了节省时间,我们一直走直线行进,多在山野之间奔走,辛苦自不必说了。
尤其是前面这座庐山,时至傍晚时分,我本想在山脚处找村民投宿,而师父却执意要进山,连夜翻过山去,尽早的赶往云居山。
我一边浑身酸痛的走着,一边抱怨道:“师父,我们在山脚下投宿多好,非要天黑之后还进山,万一迷路了可怎么办啊?再说这里面的山峰那么高,也不知道里面有没有野兽出没,反正我觉得咱们这么急着赶路不是很妥当。”
“你就别抱怨了。”师父随口说道:“这庐山乃是江西名山,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况且现在天气转热,这山里面可是不错的避暑之地,再加上夜晚赶路又凉快光景又好,天空明月高照,怎么会迷路呢?”
我仰头看了一眼四周的山峰,继而说道:“师父,这一排排的山峰,少说也绵延十多里,恐怕我们今晚也出不了山去。对了,也不知道这山中会不会有山精鬼怪之类的东西!”想到此,我急忙向师父的身后走了走,生怕看到什么不该看的东西,不免揪着心。
根据民间的传说,这庐山之名的来历,也多引用了远古的神话人物,最早有一种传说,据说是在商周的时候,也有说在周威烈王时候,有一位匡俗先生,在庐山学道求仙。据说匡俗字君孝,有的书称匡裕,字子孝,匡俗在庐山寻道求仙的事迹,为朝廷所获悉。于是,周天子屡次请他出山相助,匡俗也屡次回避,潜入深山之中。后来,匡俗其人无影无踪。有人说他成仙去了,周天子不得其人,不免惋惜。后来人们把匡俗求仙的地方称为“神仙之庐”。
并说庐山这一名称,就是这样出现的。因为成仙的人姓匡,所以又称匡山,或称为匡庐。到了宋朝,为了避宋太祖赵匡胤脱匡字的讳,而改称庐山。
也有说法,在周武王时候,有一位方辅先生。同老子李耳一道,骑着白色驴子,入山炼丹,二人也都“得道成仙”,山上只留下一座空庐。人们把这座“人去庐存”的山,称为庐山。成仙的先生名辅,所以又称为辅山。不过根据史书记载,老子与武王并不是一个朝代,但在道教神仙传所记载,李耳仅是老君的一个化身,此不多说。
关于庐山的传说甚多,不过真实记载,也不值得考究。
山中空寂,不知走了多久,还别说,真如师父先前所说的那样,这庐山之中的确是避暑胜地,走在其间,只觉得格外的清凉。但时至深夜时分,师父总算在一处略显平坦的山坡上停了下来,并让我四下里找些水来饮用。我满口答应,快步冲下山坡,要说这庐山为九江之地,别的没有,就是水多。
果然,没走多远,便见到一条清澈的溪流,在月色下,溪水折射出一抹银白光点,我随手折了一个大叶子,舀了些水喝,然后又为师父盛了不少清澈的溪水。心想师父也够辛苦的,可是我们这两日身上并没有多余的干粮,光喝水却是解决不了问题,还是得和师父说说,明天别急着赶路,看看山里面有没有住户,能讨些吃食就最好不过了。
想罢,我刚欲回过头去,竟冷不丁的听到溪水上游传来一道道刺耳的婴儿哭闹声,我浑身不禁打了个激灵。要说这大半夜的,还是在这深山老林之中,莫名的听到这么一嗓子...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