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了。”禁卫军顿时升起一股猎物般的归属感,面对来势汹汹的军队,森严的盔甲,锐利的长矛也抵挡不住他们愤怒的血肉之躯。经过短暂的敌我双方军事力量对比,禁卫军连忙后撤,退回商都,坚守不出。
他们的判断很对,也做出了明智的选择。
但他们也是幸运的,亲身体验了世界史上第一次奴隶起义。
“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周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牧野之战,周武王大胜,永载史册。
看到胜利,周武王却高兴不起来,殷都城门坚固,久攻不克,援军不几日就将到来,到时胜负难料。
焦急之时,突见城内火光冲天,城门大开,纳闷之际却见微子率领族人在城门口迎接大军。
微子这颗定时炸弹在关键时刻终于炸开了花。前面说过,影响战局的因素很多,商奸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周武王大喜,正欲率军攻城而去,却被姜军师伸臂拦住:“你进去是讨贼还是弑君?让奴隶杀进去即可。”
周武王率军进城就是叛国。
孟子每每读史至此,都捋须点颌,对这一行为大加褒扬:“曾闻周武王诛独夫纣,未闻弑君者也。”
十几万奴隶大军从城门一拥而入,见人就杀,逢人便砍,平时受的屈辱此时毫无顾忌的向殷人发泄出来。百年朝歌毁于战火,无数殷人死于奴隶刀枪棍棒之下,尸首遍地,“血流漂杵”。
孟子读到此处,便又会破口大骂,都说“周武王牧野,实抚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愤极摔书,“尽信书,不如无书。”
帝辛见大势己去,怒斥劝他逃跑的大臣,返回朝歌,登上鹿台,朝攸侯喜方向长揖,然后“蒙衣其珠玉,自燔于火而死。”
在帝辛之前,无一帝王能够做到以身殉国,何其壮哉。
攸侯喜,半路接到帝辛书信,告知殷都已失,国破家亡,要他带领将士远赴它地。攸侯喜遂率领二十五族将士夺海东渡,历尽万难抵达美洲,与印第安人建立友好关系,后来定居一个叫做秘鲁的地方。
2008年汶川地震,秘鲁降半旗,设国家哀悼日。纵观世界,只此一国。
帝辛,子姓,名受,世称纣王。
关于历史对帝辛的评价,无一不是残暴、荒淫等。本着还原历史真实面目的责任,后世很多史学家为他翻案,其中孔子最著名的弟子子贡曾经曰过:“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意思就是说你失败了,就由“后者”来对你进行总结你为什么会失败,并且“后者”会结合自身所处时代的价值观,对你的行为进行黑化。
比如《牧誓》中,周武王只说了帝辛四条罪状:听信妇人的谗言,不祭祀祖宗和上天,重用四方逃亡的罪犯和不用同宗兄弟。
一般这样的战前动员令一定要把对方写的暴虐丞民,残害贤能,实在是找不出理由的也可以捏造几条罪状,极尽蛊惑之词诋毁敌人,达到体无完肤之功效,以示讨贼乃是替天行道。
但是《牧誓》丝毫没有提及帝辛残暴和荒淫。因为残暴和荒淫当时看起来都很平常。相比残暴,牧野之战后,周武王将一百多个商朝的大臣贵族祭祖,祭祖人数比帝乙和帝辛时期加起来都多。西伯侯姬昌有记载的有十七个儿子,帝辛只有一个儿子,说荒淫的话,姬昌只怕更胜一筹。
但是“后者”却不那么实诚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后者”觉得《牧誓》中所列的四条不能够说明帝辛的残暴,也不能说明周武王起兵是正义之师,便擅意几条罪状加了上去,用充分的事例来论证实帝辛的残暴不仁。
《尚书》中对帝辛的罪状增加了两条,酗酒(浪费粮食)和自大(“我生不有命在天”)。战国书中增加二十七事,西汉书中增加二十三事,东汉时增加一事,东晋时增加十三事。一共七十事。我们所熟知的酒池、肉林、剖孕妇、剖心等,通通都是战国时期加上去的罪名。
“纣之谤,千古之积毁也。”
历史告诉我们,干什么事情都不能失败,如果失败了,旁人分析你的原因就很多了,传出去的时候还给你多加几条,学习如此,工作如此,创业如此,谈恋爱也如此。
“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很有功劳的。”——***
此时,微子还在家中等待周武王前来参拜,他不知道周武王什么时候会来,自己的商王梦什么时候会实现,但他知道如果周武王不早点来,外面的奴隶就来冲进来了。
此时一位家臣对微子问了一句:“你觉得周武王会来吗?”
一语点醒梦中人——你死了我省心。
当晚,微子带着家臣趁着夜色逃出城外,手持商王室宗庙礼器,双手捆缚于背后,家臣牵羊秉茅,一路双膝跪地,膝进周营,代表大商正式向周武王投降。
一副无耻之极的奴才相,千百年来无出其右者。
两个月后,周武王在牧野建立祭室,向列祖列宗告捷,开创周朝大业。
公元前1046年,商亡。
全篇我没用纣王来称呼商朝最后一任君王,也是对一代雄主的尊敬。
商亡于我手,但我不愧成汤英烈。